作为省级实验室,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一直致力于攻关海上风电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研究开发的海上风电水下抗分散高强粘聚材料实现了成果转化,解决了该材料在国外订货周期长、成本高的难题。
在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对高强粘聚材料进行搅拌试验,十分细致地观察着时间和材料形态变化,后续研究其抗分散性和流动度。
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研发主管王小萍表示,从超低水位比的角度来提高灌浆料的强度,把它提高到超高强。现在是在做研发样品,做大量试块对比样,寻找一些规律,这批试块准备做长期的测试。
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科技发展部部长刘寒秋介绍,水下灌浆是海上风电基础工程关键技术。随着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场址逐渐向水深更深领域发展,大量海上风机基础和海上升压站基础开始采用导管架结构,而这种基础形式底部与桩基连接段就需要高强粘聚材料进行灌浆连接。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海上风电建设使用的水下抗分散高强粘聚材料都依赖于进口,订货周期长,成本高,影响项目进展。
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科技发展部部长刘寒秋表示,过去这种材料长期依赖于国外品牌,特别像“抢装潮”期间,这种材料需要通过铁路专线/海上运输,受疫情影响运输成本更加昂贵,但实现自主研发后,成本大幅度下降,且供货周期可控。对于一台的风机它的用量可能要用70至100吨,后续整个广东省差不多有5000万千瓦的开发容量,预计将有大量的导管架基础形式运用,对整个行业降本的影响是有极大帮助的。
从2020年11月开始,实验室便着手高强灌浆材料及国内装备生产能力调研,落户阳江进行试生产。经过两年的研究开发,实验室完成了80MPa高强灌浆材料以及120MPa、130MPa灌浆材料的成果转化,性能指标进一步稳定。其能够应用于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导管架基础等基础形式的灌浆连接,解决了该材料在国外订货周期长、成本高的难题,提升了海上风电行业效益。
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科技发展部部长刘寒秋表示,目前我们主要是通过核心配方的攻关,在阳江落地进行本地化生产,服务于后续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同时我们也做了材料的加强,包括从130MPa到140MPa,在做陆续的研发和优化。因为后续水深进入到50到100米后,像南海这种特殊的涌浪海况条件,针对整个风机结构这块,水平荷载会相对增加许多,所以从结构安全的角度出发,对材料的性能进行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接下来,该海上风电水下抗分散高强粘聚材料将在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开展数台试用,后续再铺开广泛运用。作为省实验室,截至目前,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已承担阳江市相关科技项目8项,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4项,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重点项目1项。实验室表示,将继续围绕海上风电开展相关项目的研究开发,尽早完成技术成果的转化运用,更好地服务于阳江乃至广东省的海上风电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