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自2000年启动生态草工程以来,目前已经完成520万亩的生态草建设。经过治理,吉林省西部原来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已经逐渐草木繁盛,有的地方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95%以上。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灾害,被称为”地球的溃疡病”。吉林省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重点省份。吉林省西部较为严重的荒漠化土地已达1000万亩,并且以每年1.4%左右的速度扩展。为了恢复生态,从2000年开始,省林业厅实施了生态草产业化建设工程。生态草工程是指以草本植物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植被,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采取封地管育、植灌种草、林草结合,促进植被恢复和改善,治理荒漠化土地的综合性生物和工程措施。
经过6年的科学治理,吉林省西部一片片不毛之地焕发了绿色的生机,一块块裸露白花花碱斑的土地改造成优良的草场,实施生态草建设的地区已经旧貌换新颜。实施生态草建设的地块基本都绿了起来,土壤盐碱化度降低,有机质增多,土壤养分水分提高,生物量提高5倍以上,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恢复。在生态草建设区域可以看到多年不见的隼、狐狸、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防风、甘草等野生经济植物也日益增多。
生态草的实施,使牧业向割草舍饲的方式转化,不仅促进了牧业的集约化经营,也切实保障了农牧民的利益。过去,在吉林省大安市大岗镇双岗村的草场严重退化,散放的羊吃不饱,2001年时,全村只养羊180只。林业部门在这里种植了6000亩生态草后,只收草籽,把牧草留给村民来饲养牲畜,现在,全村农民发展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养羊数达到800多只,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就增加了150多元。目前,在吉林省,有一些地区的生态草建设已经开始取得收益。宏日草业公司在大安市围封补种了一块20万亩的草场,四年间产羊草3万吨,获利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