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太阳”完成首次调试
这是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原名HT━7U)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3月14日摄)。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原名HT━7U)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成功完成首次工程调试。调试中,最受关注的低温调试和磁体通电测试获得通过,为年内运行及国家验收奠定了可靠基础。新华社记者李健摄
8月15日前后,俗称“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将在合肥科学岛上进行首次等离子体放电实验。这意味着这一装置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科学岛上的“人造太阳”,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其运行原理就是在这台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或氚,通过类似变压器的原理使其产生等离子体,然后提高其密度、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在未来的核聚变电站中,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输出转换装置供人类使用。据了解,1升海水提取的氘,在完全的聚变反应中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释放的热能。
首次放电实验,已引起国内外科学界的高度关注,而放电过程是否具有危险性更为世人所牵挂。据参与这一工作的科研人员解释,核聚变实验装置只有在放电的时候才会产生中子辐射,一旦实验结束就没有了辐射,而产生的中子辐射不会影响到大厅之外。整个核聚变实验大厅是全封闭式构造,四周墙壁的厚度达到1.5米,屋顶的厚度为1米,内部全部为钢筋捆扎,表面用水泥浇筑而成,“是非常安全的”。
目前,这一核聚变实验装置真空室内的二次总装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一旦成功,将意味着合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此类核聚变实验装置并能实际运行的地方。

5月26日,各国专家在参观我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当日,参加第十七届受控聚变装置中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国际会议的近400名专家,在合肥科学岛参观了我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原名HT-7U)核聚变实验装置。据介绍,科学家们把能够有效控制“氢弹爆炸”过程,让能量持续稳定输出的装置比喻为“人造太阳”,因为它可以像太阳一样,为人类提供一种无限、清洁和安全的能源。目前,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里成功进行了首次工程调试。
以全超导托卡马克聚变堆为基础的未来聚变能电站工作示意图(5月21日摄)。
中国人造太阳从实验装置到商业聚变电站应用的大致时间表(5月21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