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价格的涨跌也让中国感受到了切肤之痛。今年初,国内能源界预期全球油价的平均值是每桶38美元,如果全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每桶平均上涨10美元,我国就要多掏70亿至80亿美元。与此同时,石油和煤的开采和利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全球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和开采量已达极限、国际恐怖主义猖獗、政治纷争甚至军事行动不断地威胁着我国的能源安全。于是,尽快以洁净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主要目标。日前,本报记者就我国目前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及今后的发展趋势,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赵锡伟研究员。
可再生能源进展不小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我国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进展。
我国的太阳能利用已经达到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对太阳能的利用超过了1千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太阳能的利用已经使青藏高原无电乡村家家通电,很多牧民家中都使用太阳能电源板发电。有的乡镇还在国家的支持下建立了光伏电站。除了直接利用热能外,太阳光能也正在朝着更实用、更有利于推广的综合利用方向发展,比如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后再向其他能转化,用于房屋的温控、光控、气控等方面,我国第一个太阳能空调系统已经在江门投入使用。
我国的太阳能利用已经达到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风能在我国的能源发展中就已经受到相当的重视。到2005年,我国规划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百万千瓦,到2010年达到40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2000万千瓦。然而,由于风力发电项目成本较高,无法与常规能源竞争,很难形成市场。有关专家提出,风力发电属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要做大做强,不仅需要制定合理的电价机制,而且还极需信贷、税率等各方面的政策扶持,从而真正增强风电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在生物质能的研究利用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植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可以规模化发电,经济性能指标甚至低于欧洲国家,另外就是用农业植物来制燃料,如酒精、柴油、汽油等。
在地热能方面,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地热资源,它们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广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据统计,我国可开发的高温地热资源总量预计在674.4万千瓦,但现在只开采了一小部分,我国地热资源的利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的对海洋能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波浪能上,除了航标灯,我国100千瓦的岸式波浪能发电站已经在广东潮汕落成。
能源开发逐步展开
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我国已经涉足固体废物能、天然气水合物能等。固体废物能的研究不仅要利用废物中可利用的能量,比如发电、制燃气、堆肥等,而且经过了这样的综合利用,固体废物也得到了处理,起到了环保的作用。
天然气水合物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可燃冰在南海地区目前已探明的储量已经超过了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两倍以上,非常值得研究、勘探和开采。预计未来的10年至20年,可燃冰将成为新能源研究的主要领域。
潜力巨大互为补充
在石油危机频频出现的今天,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降低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而且,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分布广泛,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研究和利用的成本都比较高,它们的发展还有赖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很多发达国家都通过为用户提供差价、减免税等优惠政策来促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另外,由于每一项科学研究到大规模投入使用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替代常规能源,因此,短时间内我们还不能放弃常规能源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