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10月26日讯(记者王玲)10月25日晚上6点,夜幕悄悄降临,沿着路旁太阳能灯光的指引,记者驱车驶进怀柔“虹鳟鱼一条沟”,眼前是一片灯火绚烂,或是满山木屋的“星星点灯”,或是长廊内外的灯火通明,或是屋顶四框、屋角八线的串灯炫彩,或是满院的圆灯笼、方灯箱,水面倒映着灯光丽影,氤氲在霓虹灯的照射下亦真亦幻,此情此景,令人沉醉其中……
太阳能路灯美观又环保)
“一盏灯”扮靓一条沟
闻名京城的怀柔区“雁栖不夜谷”长达15公里,汇聚了大小度假山庄、虹鳟鱼烧烤垂钓点108家,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的近20家。谷内还有5个民俗旅游接待村,民俗户480户,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是当地一条有名的“富民谷”。
(村民家中正安装新型采暖设备)
为全力实现“虹鳟鱼一条沟”内生态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以来,怀柔区雁栖镇开始实施以“红螺文化、长城文化、虹鳟垂钓、酒吧夜宴”为主题的“不夜谷”建设,工程总投资达3000万元。工程包括:亮丽工程、雕塑小品、文化渗透、改造酒吧、绿化装饰,治理河道等,其中将在15公里长的路旁安装安全节能、绿色环保的太阳能灯300盏。
[page_break] 通过打造“不夜谷”,沿线5个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在“虹鳟鱼一条沟”的公路两侧建成三万米鲜花长廊。在神堂峪村、官地村、石片村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4处,在石片、神堂峪两村建成符合国家二类标准的分清色无公害“星级”卫厕,拆除旱厕23个,安装路灯200余盏,清除生活、建筑垃圾2000余吨,清理卫生死角546余处。
(村民介绍自家的高效节能架空坑)
“栗影扶疏现长城,虹鳟游弋流光处。”今年“十一”,雁栖“虹鳟鱼美食不夜谷”成为广大市民乡村旅游的好去处和新热点,接待游客1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50万元,同比增长40.7%和45.8%。
投入专项资金让农村亮起来
“以前没装路灯,晚上到处黑乎乎的,不仅游人不敢来,连我们自己都不出门。”怀柔区上官地村一位民俗接待户主告诉记者。
关于农村路灯问题,多年来市人大、市政协两会上有很多代表和委员专门为此提出建议或提案,希望政府予以关注。主要问题是由于农村安装路灯要由农民出钱,安装以后还要农民负担电费,致使部分村庄没有安装路灯,平时夜晚漆黑一片,路灯成了摆设。
(村民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2006年,由市财政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计划采用安装30000左右盏新型太阳能灯的方式,解决近400个村和33条乡村旅游道路照明问题。其中乡村旅游地区的乡村公路沿线安装5000盏,集中成片的重点乡村25000盏左右。太阳能灯的安装将采用政府招标形式。
“亮起来”工程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点亮照明灯具,解决部分村庄道路的照明问题。一方面是实行城乡统筹,解决农村的基础设施薄弱的现实问题,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要,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新能源的利用。
目前,市政府已经成立了“亮起来”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北京市新农村建设“亮起来”工程实施意见》,确定了工程的组织方式、工作程序等,并与各区县签定了工程任务书。
[page_break] 北京首次大面积推广新能源
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基础设施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发展,落后于郊区的经济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城乡统筹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经济实力允许的条件下,在郊区农村实施“三项工程”,是促进郊区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三项工程”中的“亮起来”工程和“暖起来”工程都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提升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循环起来”工程强调农村资源的循环利用,则充分体现了“持续”的理念。
(民俗户说,“以后我们搞旅游更有信心啦!”)
北京市农委有关负责人指出,“三项工程”一方面能改善农村的夜间照明条件、乡村旅游接待条件和户内户外环境卫生条件等,促进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又能大量减少农民用电、用煤、用水的费用支出。
“在全市第一次大面积推广新能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北京推进城乡统筹、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人文关怀,同时也是一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节能、节水成果的推广应用。”这位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