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已至,
·让女人离不开男人 ·新药速治–灰指甲
·千龙博客再现江湖 ·北京名片大家选
在享有“中国第一生态村”美誉的大兴区留民营村温暖如春的蔬菜大棚内,紫背天葵、樱桃西红柿子甘蓝等有机蔬菜正长势喜人。留民营村党总支书记张玉华自豪地说,“这里的蔬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没有污染,是纯天然的有机食品。”
每天早上,8辆专用运输车将这里的有机蔬菜运往家乐福等京津各大超市,它们的“身价”要比市场上同类蔬菜高出数倍。这里的蔬菜还是旅游采摘的新宠。“这都是我们村发展循环农业的结果,现在,不但沼肥种菜、沼气做饭,村里沼气三期工程即将上马,工程完工后,多余的沼气就能发电了。”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张广慧高兴地说。
党总支副书记张广慧介绍村里沼气系统
“生态农业”带来留民营巨变
留民营是北京发展“生态农业”最早的村,早在1982年,全村168户就家家都建了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形成了一个个“家庭生态小循环系统”。1992年和1998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村里又分别建起了一个100立方米的高温沼气发酵池和一个200立方米的中温沼气发酵池替代家庭沼气池,每年可产沼气30万立方米,一年四季为全村农户及集体单位食堂提供清洁能源。
如今,两个沼气池每天只需产300立方米沼气就可以满足全村251户的需要,同时利用每天产生的1.4吨沼渣和16吨沼液作为有机肥,全村种植有机蔬菜580亩,年产60多个品种的有机蔬菜500万公斤,收入达1000万元;养鸡20万只,年产鸡蛋250万公斤,饲养奶牛100余头,年产牛奶25万公斤,生猪年出栏3000头。动物粪便又用来产生沼气,以沼气为中心的生态循环系统已经完善起来。
完善的生态循环系统给留民营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们村,农业生产没有废物,全都可以循环利用起来,既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还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张广慧说。
村民家做饭都用上了沼气
发展循环的生态农业让留民营声名远扬
“发展循环的生态农业让留民营声名远扬”,张广慧说,就在两年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造访留民营,与曾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选为“ 全球环境保护先进个人”的老村支书张占林亲切握手,高度评价留民营村“探索出了一个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新方法,这不但对中国,对整个世界都十分有益”。
如今,580亩有机蔬菜大棚、小型动物园、农具博物馆、生态庄园、成排的居民小楼、延续26年的年三十“千人饺子宴”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村里年接待游人达1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350万元,20多年来有来自世界上138个国家和地区300余万游人次前来考察参观。
说到村里新能源使用的发展前景,张广慧介绍说:村里正准备兴建沼气三期工程,新建一个容量达700立方米的大型中温沼气池,再建一个10万只规模的养鸡场保证原料的供应。三期工程完工后,村里每天产生的沼气能达到1900立方米。目前,在市里的支持下,沼气发电项目已经过论证并已实验成功,村里还准备建一个200千瓦的发电机组,每天在满足全村做饭、取暖的基础上,多余的沼气用来发电,并入电网,转化成更为清洁的电能。还有一种想法,就是将多余的沼气直接通过管道输送到临近的村支援邻村的新农村建设,让他们也能直接用上清洁能源。
“生态村”一隅
大棚里的有机蔬菜长势喜人
依托循环农业打造生态新农村
据了解,大兴发展沼气有丰富的资源,目前区内共有20000只以上大型蛋鸡场10个,万只肉鸭养殖场12个,存栏禽类85万只;2000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场20个,200头以上规模奶牛养殖场18个,肉牛养殖场1个,存栏畜类9.2万头,禽畜粪便都是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原料。
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兴区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循环农业,仅沼气方面,今年投资900余万元,在留民营村、佟营村、后安定村、黎明村、镇小谷店等村发展沼气工程,明年7月,将有2000多户农民用上清洁、环保、经济的沼气,并依托沼气走上循环农业之路。
此外,今年,该区还计划在9个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安装太阳能路灯,推广太阳能洗浴2500户,推广农村吊炕1000铺。在刘家铺村和闫家场村、杨堤村、辛安庄村、石垡村、西瓮各庄和堡林庄村新建或恢复秸秆气化工程,到明年7月近2000户农民将用上秸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