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住宅开发已经进入全面追求居住环境、讲究居住生活品质、提高建设质量水平的新的人居环境时代。大规模房地产成片开发及规模化住宅建设正在城市近郊区形成趋势。规模化社区的建设又是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市区域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实现区域土地增值、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理解并把握生态和谐发展思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提高社区宜居性是本项目开发的核心,为此,彩石山庄建设试点总目标如下:
第一部分 五项总体目标
一、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
本项目的人居环境建设目标设定条件是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突出了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在以下五大方面满足要求:(1)住房对住区居民的适宜性,即保证居住品质满意度;(2)健康和安全的保障;(3)人与城市住区环境的和谐发展;(4)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5)住区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等。彩石山庄的建筑规划设计详细研究了济南城市人文环境、地域特性、地块条件、气候特征、生物植被等,跳出传统的规划方式,在规划理念、建筑形式、用地布局、生态绿化、室内外空间塑造等方面精雕细琢,以“生态系统网络化、开放式城市社区、传统文化与现代家居生活方式引导、节约型环境友好社区” 为设计理念,充分挖掘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精髓神韵,力求创造出具有“生命力”和“年代感”的建筑。
二、人文关怀
本项目的社区建设贯彻“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坚持以实际需要为目标,除生态环境外,一切从居住需求出发,建设一个现代气息浓郁、智能化、配套完善的生态社区,营造一种健康、自由、轻松的生活空间;塑造一种生态、艺术的景观环境。树立一个与21世纪济南相匹配的住区样板,具有以下八大属性:“生态性、创造性、均好性、功能性、社会性、舒适性、便利性、品牌性”。
三、引领区域发展
按照“区域规划先行”的原则,彩石山庄社区的建设秉承国内外先进的规划思想,在满足控规要求的前提下统一规划设计,以“生态、健康、开放、舒适”为纲,在规划布局、景观环境、生态绿化、建筑风格、生活配套上进行“健康的创新”,健全营造一种引领未来生活氛围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住区,成为济南新一代住区的示范样板。
四、城市住区环境协调
本试点项目的建设努力追求“住区环境协调”。彩石山庄位于济南城市东部山丘环绕地段,自然生态资源条件具有优势,本项目注重对这些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小区规划和建设尊重原始的自然地形地貌,避免进行大的挖、填改造,减少对地表土壤层的破坏;在各项建设的空地力争保持原有的土壤基质;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水土保持;保留动植物迁徙的通廊;并利用原有地形,形成汇水系统的水系。对于水资源,本项目实行雨水回收利用、中水处理利用、节水灌溉、景观水体的污染控制和净化等措施最带限度地节约用水。
本项目通过城市东西向主干道连接中心区,沿袭了济南的城市文脉。彩石山庄的建筑布局依据济南区域人文、地块素质、气候特征,采用点阵式、错列式、行列式等综合排布,降低建筑密度,同时,沿街高层公共建筑丰富了社区的空间感,与整个城市的城市化进程高度融合。彩石山庄的整体建筑格调以简约为主,建筑形象宜人,营造出社区的“生命力”。
五、绿色建筑
在本试点项目建设中,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利用”,开发人居环境新住区成套技术,为住户提供可靠的健康建材保证,同时,努力提高四新科技利用率,在建筑节能、节水、太阳能利用、智能化等新技术领域迈出坚实的步伐。
第二部分 具体定性定量控制目标
一、住区规划定量指标控制
1、规划居住用地面积:57.79公顷
总建筑面积:57.79万平方米
住宅总面积:54.7万平方米
居住户数:6538户
居住总人口:15791人
2、住区绿地率:43.6%
3、住区公共集中绿地面积:≥ 2.0㎡/人
4、住区绿化覆盖率:>60%
5、住区建筑密度:20%
6、住区容积率:1.0
7、住区车位率:80.6%
8、住宅垃圾类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0%
9、住宅市民设施到位率(水、电、煤气、电路、网络、邮政、背景音响):100%
10、工程质量合格率:100%
用户满意率:85%
二、住宅性能定量指标控制
1、尽量不使用易扩散的带有害化学物质的建筑材料(地下、地上、结构、装饰材料等)
2、有效地将空气污染物质排至室外,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新风量达到标准,厨房暗卫采用变压式排气道。
3、屋面采用挤塑板保温隔热技术,墙面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外门窗采用中空热断型铝合金保温门窗,进户门采用保温防盗隔音门。
4、二氧化硫含量低于1000PPM,悬浮粉尘浓度低于0.15mg/平方米。
5、室内综合噪声控制40-60分贝,一般小于50分贝。采用中空玻璃窗和隔音门,环境布置采取动静分离,用绿化屏障减少室外噪声影响。
6、大寒日确保日照在2小时以上,规划设计严格按当地控制指标掌握,室内功能房间保证有足够亮度和自然采光条件,中套型(90㎡左右)至少二间,大套型(4卧以上)至少二至三间房有日照。
7、室内空间按照健康住宅标准能有足够面积和空间,对私密性较强的部位安排合理,室内动静分区,有较好的私密空间。
8、住宅具有足够的安全度和抗自然灾害能力,结构安全度与围护功能均有效保证强度和其他性能。
9、住宅设计便于老龄人和残疾人使用,均按无障碍设计要求设置残疾人专用设施。
三、规划定性指标控制
1、规划区内各项建设实施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通过工程招投标,先地下后地上,房屋建筑与配套工程协调施工,做到各专业统一调度,程序化施工,逐项验收,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标准达到预期目标,并符合详细规划要求。
2、城市设施规划建设到位,目前小区外道路,市政管线,公交站点都已按规划要求建设到位或与小区建设同步进行,各项预留口均作为小区设计依据进行规划设计,小区进出口与市政公交配套,区内外商业、教育等配套设施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同步进行。
3、合理安排使用土地,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保留山体的原生植物,保护基地内的长龄树种、原生树木,形成自然绿化基底。以基地山体为绿心,三条带状绿带为骨架。在山体北侧地块的两侧布置6层住宅,在北侧中心绿化带两侧布置花园洋房和联排住宅,在山体两侧以联排住宅为主。在中心绿化带上安排幼儿园、会所等公共设施。
4、防治灾害方面,设计中对抗震防火标准严格按规范要求设计。
5、住区无污染源的侵害。气环境:住宅厨房和暗卫均设置变压式排气道,将废气排至屋顶,小汽车停放在小区组团外围或地下停车场,地下室废气均通过附壁式烟道接至高空排放。禁止车辆进入住区组团或宅间内部对改善气环境、声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使大气质量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
水环境方面:对雨水回收利用,中水处理利用,污水生化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内,对景观水采用循环处理方法,确保水体的质量,并在水体中采用生物净化系统,确保水体质量清晰并符合相应质量标准。
6、采取有效降噪措施,治理住宅噪声污染,小区所有住宅均采用中空玻璃隔音窗。在小区周围及住宅周围除了保持规定间距外,用绿篱、树木作绿色屏障,隔音消声,以期达到防噪音的目标。
7、住区绿化布置,以基地内的山体为核心,三条带状绿带为主线形成绿地系统构架,结合绿带规划社区公园,在组团设置庭院绿地,由山体、公共绿地与半公共绿地形成三级层次分明的绿地系统。
8、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循环利用,利用城市垃圾收集系统,推行分类收集,将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送入市政垃圾处理厂,将可回收垃圾,进入相关处理渠道变垃圾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分类收集垃圾既可以实现垃圾减量化,又能实现资源化和无害化,结合城市推进垃圾分类收集的环保行动,在小区内加以试点和利用。
9、重视小区文化建设,组建小区艺术团体,设置小区图书馆,在会所内预留活动场地,通过小区智能化网络优势,在网上进行文化娱乐、沟通教育等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推进文明社区,道德规范等活动,使居民能享受到现代人居人文积极健康的生活和精神享受。
10、社区内配套建设一个4000平方米的中心会所和一个结合山体布置的健身俱乐部,会所具有社区服务、文化活动、卫生站和图书馆等功能,健身俱乐部则作为休闲、娱乐、交往、健身、等活动的场所。
社区会所内设立保健卫生服务站,对老年多病人员进行辅助治疗和医疗咨询,建立健康档案,对一些高龄人员进行人性化关爱的援助,会所内还准备设立儿童活动室,对一些双职工家庭的子女进行假期教育娱乐辅导活动,使社区真正成为老人、孩子的天堂。
11、规划设计合理,空间层次丰富,以基地内的山体为核心组织建筑布局和绿化布置,整体呈现出北高南低,两侧高中间低的空间形态。
12、能源利用及技术措施
A小区采用断桥隔热型彩铝中空玻璃窗,加强保温隔热及隔音效果;B、小区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有效实现建筑节能。
13、住区山体和公共绿地内配置室外中老年人健身场地和儿童娱乐设施。健身俱乐部内预留青少年健身娱乐场地和设施为健康住宅小区打下良好的基础。
14、住区会所内设置卫生医疗保健服务站,担负小区居民健康咨询,简易医疗处理,对老弱病残等高危人员提供救援、扶助和人性化关爱,建立住区常住人员健康档案等服务,使小区真正成为一个和谐关爱的住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