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新能源发展规划中已经瞄准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风资源,在崇明、南汇、奉贤建造了风力发电场,实现风力发电零的突破。
目前,上海的发电厂还是以燃煤为主,占上海能源消耗的60%,这给上海带来了沉重的环保压力。为改善这种不合理的能源结构,除了大力加强电网建设,增加区外来电和发展一些清洁燃料之外,开发目前技术已经成熟的风力发电,才是符合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对上海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风能正以一种新能源的姿态,向以燃煤为主的火力发电发出挑战。每千瓦时风电能制造0.25元的环境效益。风能不用燃烧任何的燃料,也不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被喻为最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在世界范围蓬勃发展。全球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超过3200万千瓦,而且每年还在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今后20年内,风力发电预计可满足全球电力需求的10%。
上海属中纬度地区,临江又靠海,频受南、北季风影响,根据近几年来在上海沿海的测风结果,上海沿海地区50米高处年平均风速可达6.7米/秒,年有效风力累计时间7300小时以上,风能资源比较丰富。由于长江在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形成了可供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的浅滩。在新能源规划中,上海2015年以前计划要围垦的0米以上滩涂面积有500平方公里,按每平方公里布置0.6万千瓦风机推算,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的潜力可达300万千瓦,按其中一半面积进行规划,可供开发的风资源潜力至少也有15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30亿千瓦时以上。若从远景来看,上海还能依托洋山深水港和东海大桥,在海上建风电场,海上风速比陆上更大,可以更加稳定地获取更多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