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只有不受西方石油垄断财团控制的国家才有可能大力支持有利于环境的新燃料的开发,才能拯救这个濒临灭亡的世界。如果中国在研究原油代用品上获得成功,这对世界的影响将不亚于美国。
这几天,欧洲的温度直线上升,甚至到晚上仍旧停留在30摄氏度左右。中国的南方,美国的西部,气温都一度攀升到40摄氏度以上。欧洲的媒体又开始为世界气候的普遍走暖而焦虑,开始讨论起温室效应来了。目前,南北极的冰川在融化,海平面在上升,风灾、旱灾、暴雨年年在增加,照这样下去,简直难以想象100年后这个世界将成什么样子。
罪魁祸首是什么?科学家总结的结果是原油。不久前,在柏林的一次聚会上有人透露,20多年前,西方就已经找到生产原油代用品的可能性,但这触犯了美英跨国油商的根本利益,他们硬把这项研究扼杀在萌芽状态,一直延误到今。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世界上还有一批科学家正在设法摆脱美英利益集团的干扰,寻找减少汽车废气排放、环境污染的原油代用品,控制温室效应所导致的气温上升。据报道,在中国和西方,一些高科技人员又找到了几种石油代用燃料。中国有两个省已经利用垃圾堆和过去抛弃的煤渣提取可燃的气体,而且中国已经掌握了把新提取的可燃的气体转为液化体的技术。这对世界而言无疑是个福音。目前只有不受西方石油垄断财团控制的国家才有可能大力支持有利于环境的新燃料的开发,并把它们普及、推广到全世界,才能拯救这个濒临灭亡的世界。
最近,德国也传出了一个喜讯:玛科斯普兰克实验室的研究员们找到了一个能把植物的残留物体变成煤粉的方法。它的工艺过程非常简单,而且非常有效。我们知道,在厨房里做饭做菜,如果忘记关火就会把整个锅都烧糊,过去没有人想到这些烧糊的碳体可以变成燃料。不久前,在玛科斯普兰克实验室里工作的安东尼艾提教授,在一个高压锅里对一些植物如碎木和树叶进行高压高热处理,经过180多摄氏度的高温和12小时的不断烘烧,它们竟都变成了可燃烧的碳体。如果是在自然环境下,这些碎木和树叶需要等几百万年才能变为碳物质。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个生产煤炭的方法,一直要等到现在才想出来呢?玛科斯普兰克实验室的教授说:一些想法是被事态的发展逼出来的。如果没有世界人口的增多,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人们享受生活的欲望的加强,全球燃料供应的紧张,以及汽车使用石油排放出来的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对大气层的污染,谁会往这个方向去想?即使想到了,谁又愿意花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开发它呢?再者,从商业角度来看,这也是获利不大、吃力不讨好的事。在目前人们的极端的唯利是图的思想引导下,没有极大的利润引诱,投资是不可能的。笔者认为,唯有那些人口极多,燃料的缺乏影响国民生存,经济实力又较为雄厚的国家,才能真正在开发新能源上取得突破。
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国家的外汇储备和银行存款惊人,但却在为该把这些钱投向何方而发愁。为什么不在原油代用品的研究上多下工夫呢?记得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日本政府和大企业主下大本钱,联合投资开发计算机,此后日本基本上控制了电脑技术近20年之久。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如果中国那个时候舍得从其他工程款中拿出巨额资金来研究太阳能,实现太阳能的液体化,那么,中国便会变成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现在看来还不迟。太阳能液体化早晚会研究成功,一旦成功,必会扭转乾坤。由于财大气粗的西方石油垄断财团在美英等国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这些国家研究太阳能和其他新能源势必阻力重重。笔者相信,这一任务只有中国能够肩负得起。首先当然因为中国是缺油国,能源的短缺迫使它在新能源科技的研究上下最大的工夫。其次,从当前世界各国的实力来看,中国目前的“游资”最多。很多人,甚至连中国人自己也认为,在发明创造上,中国比不过西方。其实,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西方尖端实验室里工作、起着主要作用的,许多都是我们中国人。我们也可以大量聘请外籍专家,一同开发。只要中国经济平稳发展,政府制定相关战略,中国就具有实现能源科技突破的实力。一旦新能源开发这个问题解决了,伊拉克战争、中东乱局——实际上都是美国及其相关盟国围绕着中东的石油资源而展开的——就都是多余的了。
笔者的德国朋友穆勒教授说,猖狂无道是当前美国政府的本性,它需要另一极的制约。但这一极不是战争。如果中国在研究原油代用品上获得成功,并向世界普及,这对世界的影响将不亚于美国,而且,这种影响将完全是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