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维护并延长我国建筑的使用寿命,让人住得更舒心?一些专家结合自己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各抒己见。
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
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利用潜力很大。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袁伟霞专家呼吁国家出台政策,让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
目前国内的家庭太阳能热水器,多是住户自行安装,热水器布置杂乱,一般只有靠近顶楼的住户才方便安装,低楼层居民仍使用电或煤气来获取热水,消耗大量能源。而在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太阳能热水器往往与建筑同步设计,集热板作为房屋的一部分,安装在屋顶、外墙,或作为遮阳罩挂在屋檐、天窗上,进出水路在住宅设计时就与电路、气管等线路一并规划。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她建议,国家建设部应制订政策,对全年日照在200天以上的地区,新建民用住宅必须实行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有关部门可给予开发商一定优惠政策。同时相关部门应抓紧编制《公共和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施工及验收规定》,城建部门在公共照明中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路灯,在新建的学校、工厂、医院、酒店中广泛推行使用太阳能节能系统。
厨房卫生间节能空间大
调查显示,在家庭能耗中,厨房、卫浴间使用的家用电器的能耗要占60%以上,这部分能耗不会因房屋维护结构(墙壁、门窗、屋顶)的材料或形式的改变而降低。因此,在降低采暖耗能和空调耗能的同时,建筑节能还应把厨房、卫浴间作为重点,挖掘厨房、卫浴间的节能潜力,寻求节能领域的新突破。
据统计,一个家庭每年洗浴设备的能耗(折算为电)约为1800度左右,以全国3.5亿家庭计算,仅此一项全国每年耗电就高达6300亿度。对此现状,北京市园林局副局长刘秀晨专家建议:第一,应重点研究卫浴间节能技术。“十一五”期间万元产值能耗降低20%,已作为既定目标。建筑节能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贡献值较大,作为住宅卫浴间的节能技术,目前还有很多空白。有关部门应在住宅卫浴间的节能问题上,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快拿出技术措施,形成技术方案。第二,应推行相关强制标准。为规范卫浴间节能市场的建设,加速其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新技术一旦形成,应像推广节能型建筑一样,通过制定标准逐步向全社会推广。第三,应大力推广节能科技示范工程。住宅卫浴间洗浴设备的节能技术,可先行在新建住宅中推广使用,继而对既有住宅进行改造。在新建住宅中,可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推动节能产品(技术)与住宅的结合,同时加强标准的推广力度,从而将我国的建筑节能水平推上新台阶。
对“短命”建筑实行责任追究制
一方面是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声呼吁;另一方面是各城市拆除“短命”建筑的爆破声。中建三局原局长洪可柱专家提出:“应针对当前‘短命’建筑无人负责、政府‘埋单’的现状,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遏止‘短命’建筑现象的蔓延。
他认为短命建筑产生的原因有四个方面:地方政府不正确的政绩观,导致城市建筑“大跃进”;立法上的缺陷;城市规划设计缺少前瞻性考虑;建筑市场监管乏力,“豆腐渣”工程蒙混过关。除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外,他还提出,应同时尽快研究修改《房地产管理法》、《建筑法》等有关法规。重点是统一建筑物的产权期限与其设计的自然寿命期限,即所有建筑物的产权期限都应规定为100年以上,从立法上遏制与纠正当前人为造成建筑物“短命”的行为,保护广大所有者的权益。此外,还应大力推广运用建筑新技术和建筑新材料,特别是多使用循环、洁净型的结构与材料,即使遇上建筑物被拆除,也尽可能地减少浪费和损失。
玻璃幕墙建筑能耗成倍增长
为追求所谓的美观,几乎所有城市都在不遗余力地建造玻璃幕墙建筑。这些拔地而起的“玻璃盒子”就像一个个巨大的“温室”:夏季紫外线照射强烈,冬天又不挡寒,一年四季不得不开放大功率空调来调节室温,冬天要先于其他建筑保暖,夏天要先于其他建筑供冷。
在带来所谓美观的同时,能耗却成倍地增长。
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专家说:大量建造玻璃幕墙仅是我国建筑浪费的一个缩影。很多商场夏天因使用空调而耗费的电力就占到全年耗电量的30%至40%。设计师和建筑商在建楼时首先考虑的是美观、新潮、气派,而节能很少被考虑。新建住宅中,窗户越多越好、水景越多越好、面积越大越好;公共建筑甚至一些政府大楼,都采取超高层大厅、透光屋顶,看起来十分气派。这种新潮豪华的建筑,往往要比一般建筑浪费能源。
部分专家分析,这与一些地方好大喜功的理念有关,一些城市为了印出一张像样的“城市名片”,忙于打造“标志性建筑”、“百年不落后建筑”。很多大型建筑盲目“求新、求大、求洋”,在一次性的高额投资之后,往往伴随着长期的高额运营维持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