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甘肃节能新宠本土推广遇阻

2006年9月21日,本版曾报道了甘肃“兰炼MAZ燃油清净助燃剂”成为环保节能新宠”的消息。时隔半年,记者再次获悉,该产品尽管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并直接推动了两个地方性标准的颁布,在出生地却遭遇着推广难题——   


  2006年9月,甘肃省颁布了《优质车用无铅汽油》和《优质轻柴油》地方性强制标准,新增加了“节油率和降低尾气排放污染物”两个功能指标,这是国内首次从法规上制定燃油的节油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指标,用功能指标审核鉴定燃油的使用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甘肃省的这个地方标准对汽、柴油的使用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产品的质量要求甚至高于国家标准。   


  甘肃实施的全国第一部燃油强制性地方标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兰炼MAZ燃油清净助燃剂”的问世。   


  然而,就是这个已经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并直接推动两个地方性标准颁布的新产品,在出生地却遭遇着推广难题。曾催生国内第一部地方燃油标准   


  据甘肃省经委介绍,新地方标准中“节油率和降低尾气排放污染物”两个功能指标,都是在“兰炼MAZ燃油清净助燃剂”的技术指标基础上所得出的。   


  “兰炼MAZ燃油清净助燃剂”是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和北京长信万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投资3000多万元,历经3年研制而成的具有节油、环保功能的新一代复合型燃油添加剂,也是甘肃招商引资的重要项目。   


  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单位的检验表明,汽车燃油中加入“兰炼MAZ”,平均节油率汽油达5%以上、柴油在2%以上,清净性达到欧Ⅲ排放标准,在保护发动机、延长使用寿命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兰炼MAZ”诞生后,很快就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北京市节能产品证书、国家环境标志认证。   


  这项产品的出现,也引起了甘肃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预测,如果在全省推广使用,每年不仅节省燃油7万吨,经济价值达3亿多元人民币,而且还能有效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为此,甘肃省质监局和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在该产品技术指标的基础上,联合撰写了地方标准的草稿,并于2006年9月获得批准后,颁布了全国第一部《优质车用无铅汽油》和《优质轻柴油》地方强制性标准。   


  与国家标准相比,甘肃地方标准新增加了燃油经济性节油率指标、尾气排放污染物净化率指标及代表汽油清净性的汽油机进气阀沉积物和燃烧室沉积物增加量三项功能指标及试验方法,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甚至高于国家标准。曾凭领先一步的企业标准打开市场   


  甘肃在燃油方面的地方强制性标准,高于国家标准,而甘肃地方强制性标准的技术指标和依据又是来自兰炼的企业标准,这使兰炼的这项产品处于领先一步的优势地位。   


  有关人士指出,企业标准领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是创新的标志。企业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国家根据企业的创新成果修订技术标准,这在国外发达国家非常普遍。   


  甘肃省政府有关部门也积极推广该产品,他们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致函,请求推广使用该产品。甘肃省经委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科技厅、省环保局、中石油甘肃销售公司等五个单位又联合发出了“关于全面实施《优质车用无铅汽油》和《优质轻柴油》甘肃省地方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   


  从2006年4月份,“兰炼MAZ燃油清净助燃剂”被送到省内的定西、兰州、酒泉等地,在标准汽、柴油添加使用,到2006年9月应用131吨,为全省全面执行优质汽、柴油标准积累了经验。   


  然而,2006年9月底,就在甘肃颁布了《优质车用无铅汽油》和《优质轻柴油》地方强制标准不久,甘肃省物价局、省环保局、省质监局和省工商局却突然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我省成品油添加剂有关问题联席会议纪要”的通知》,强调指出使用汽、柴油清净剂应选用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并需经省环保产业协会推荐;而兰炼MAZ未经省环保产业协会推荐,存在擅自混入市场的问题,要求中石油甘肃销售公司立即停止使用。   


  正准备大规模上市的兰炼MAZ被全面停用,甘肃省优质汽、柴油地方强制标准也陷入尴尬。技术推广遭遇制度瓶颈   


  为争取继续推动两个标准的实施,在承担经济亏损的基础上,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和北京长信万林公司积极行动,向甘肃省环保产业协会提出了申请,经再检测获得了该协会颁布的《甘肃省环境保护产品推荐证》和省质监局发出的质量证明。   


  但即便如此,新产品的应用推广仍无法进入市场,举步维艰。   


  就在甘肃省执行新标准和推广新产品处于徘徊之时,全国有许多地区却对此反响强烈,天津市、广州市于今年开始制定了此类标准的讨论稿;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专家专门到兰州来考察甘肃执行此新标准和推广此节能、减排新产品的社会效果和经验。   


  普遍的叫好之声,却至今没有改变兰炼MAZ的命运。   


  据了解,由于兰炼MAZ燃油清净助燃剂技术是以助燃、促燃,并兼有清净、养护等多功能,它有别于一般的节油添加剂,因此这种产品适合从源头上提升燃油使用品质,并不针对一般消费者,这给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首先是行业垄断壁垒。燃油及燃油价格是国家的统管商品,石油是特定行业,特定行业的相关部门从生产端到销售端控制了节油添加剂的推广,拒绝外单位的先进产品进入。   


  其次是销售价格。虽然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各省、市因保护环境允许添加有效清净剂后每升燃油提升0.04~0.10元,但兰炼MAZ不完全属于清净剂,却含有高效的清净功能,只能争取参照清净剂的价格进入燃油中应用。   


  同时,甘肃省颁布的含有节油、降污、清净的《优质车用无铅汽油》和《优质轻柴油》是地方标准无法提高增加成本后的价格。   


  中国科学院刘光鼎院士、中国工程院薛群基院士以及原中石油集团的添加剂专家赵崇智高工、华南理工大学蔡锐彬教授、原国家计委能源司蓝锡巨副司长、原交通部汽车节能专家郭亦明教授等一批能源、石油化工、汽车、环保专家一致建议:国家应该采用强制性的推广应用办法,从炼油企业的源头上直接加入兰炼MAZ产品,这样对国家、社会、消费者都有利。为提高燃油生产、销售企业应用的积极性,也需要国家在税收和价格上给予一定支持。   


  与此同时,当地有关人士指出,兰炼MAZ产品推广应用难的事件并非首例。目前不少在全国叫响的产品源于甘肃,却由于各种原因离开“本土”,到沿海地区发展壮大,成为当地的“经济名片”和财政支柱,这种现象更值得反思。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甘肃节能新宠本土推广遇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