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秸秆禁烧之际。每年此时,午收前后,“烟锁庐州”几成了规律。
去年6月5日,本报曾以《秸秆变废为宝看邻居出高招 合肥解决秸秆焚烧问题该换一种新思路》为题,在B1版整版报道了周边城市的一些新做法新举措。没承想,邻居高招刺痛了合肥,许多企业对秸秆开始高看一眼,秸秆变宝渐变现实。
今天,本版推出的这组稿件,反映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几个侧面,以期能给各级政府的禁烧工作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和促进,尽快将秸秆综合利用文章做大做强,早日彻底解决“烟锁庐州”的难题。
合肥秸秆全年可养羊230万头投入过高成制约瓶颈
“在我们这儿,什么都有用处,一点不浪费资源。”合肥桂农牧渔发展有限公司的王老板介绍经验时显示出几分自信。
“收来的秸秆用来喂奶牛,牛粪用来制沼气,牛粪加发酵的秸秆还可用来繁殖蚯蚓,而蚯蚓的粪便既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又可用来喂鱼。所以你们看,我们牛场流出去的水都是清的。”
“可别小看这蚯蚓,卖到日本去,就能制药。光蚯蚓(日本大草1号良种)一项,年纯收入就可达二三十万元。”在参观过该公司的“沼气工程”、蚯蚓基地以及鱼塘之后,王老板告诉记者,该公司现有450多头奶牛。按每头奶牛日平均“吞食”掉四五十斤秸秆计算,该公司年消耗用作奶牛饲料的秸秆(不包括油菜秸秆)就达4000多吨。至于油菜秸秆,由于需要集中做氨化处理,需要建发酵池,加上运输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使每斤油菜秸秆的投入甚至超过了精饲料的价格,致使买卖双方都不划算。因此,王桂和说,以现在的状况,油菜秸秆的利用还不甚理想。
“秸秆变肉”确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大文章。随同调研的市农委扶贫办的一位负责人称,合肥地区年产的各类秸秆在300万吨(其中油菜秸秆约90万吨)左右,焚烧秸秆严重浪费了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据专家测算:一头羊、牛,一年分别需1吨和8—10吨饲料,按照这样讲,合肥市产生的秸秆全年可养羊超过230万头。
秸秆“变”肥滋润肥东三成农作物
“秸秆堆腐还田技术,是20多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中最简便、最省钱、最科学的!”合肥秸秆堆腐还田技术专家李重光如是说。
在合肥,堆腐还田做得最早最好的,当推肥东县。自1998年开始,该县就开展午收作物秸秆还田工作,县农技人员把解决油菜秸秆速腐还田技术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起初采取人工切割方式,在露天加入“301”菌剂进行堆腐,外用草间泥封实,效果不错,但费工费时,农民难以接受。2000年,在省农科院有关专家的指导下,采用“腐秆灵”速腐剂直接堆腐秸秆的做法,在富旺、龙岗、解集等地连片示范堆腐,并改塘泥为农膜密封方式,很快便被农民接受,“油菜、水稻堆腐还田示范”获得成功。
据该县农委相关人士称,近年来,该县约有3成农作物秸秆是通过堆腐还田解决的。
秸秆“变”油今年将上生产线
中国科技大学生物质洁净能源试验室经过十多年努力,现已攻克了由生物质热解液化成生物油的难题。目前,这一项目由安徽易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实施,已获得发明专利,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生物油的初步市场定位是替代重油、柴油和煤焦油等。记者前天从该公司获悉,今年下半年,该公司将上一条每小时可产一吨燃油的生产线。
今年,由我国专家自主研发的第一台“易能三联产热解液化460kg成套设备”在合肥开始试产油。据安徽易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一名朱姓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公司还处在试产阶段,到现在为止已在实验室产油10万吨。所产燃烧油已被合肥一家家具厂悉数定购,用作燃料。因为种种原因,走产业化的道路可能还有一段时间。“今年下半年,我们新厂的生产车间投入运行后,新的生产线将逐渐扩大生产规模。而生产一吨油的同时就可消耗2吨秸秆。在产油的同时,不仅能实现能源自给,还有多余的电力可供上网,就连最后生成的草木灰也是不可多得的无公害有机肥。”该负责人还称,该项目现已有多家公司表示愿意加盟,本省庐江已有一家公司快要投入生产了。有的正在洽谈合作事宜。
小秸秆打通循环经济链
“鱼塘旁边睡肉鸭,牛粪秸秆种蘑菇”。这儿,有林场、黄牛场、鱼塘和家禽养殖场,这儿,通常被人们视为严重环境污染源的牛粪和谷类秸秆也成了抢手货。近日,记者随市农委在长丰双墩华丰村“合肥天一综合养殖公司”调研,看到了如此动人的一幕。
这个独特的景观背后,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链:黄牛出牛粪,牛粪伴秸秆可用来养殖蘑菇,蘑菇采摘后剩下的菌糠又可用作鱼和家禽饲料。
据该公司负责人谢亚丽女士介绍,该公司每年存栏肉牛两茬,共有300多头;5个大棚用来种植蘑菇,每棚有5层,呈立体状,每棚占地近14亩,全是用牛粪伴秸秆来培植双孢蘑菇和巴西蘑菇。“仅我这个初具规模的厂,每年可消耗周边10公里范围内各类秸秆2000多吨。仅卖秸秆这一项,平均每个农户可增收三四百元。”谢女士说,公司现在是发展初期,大棚每年也可产蘑菇15万公斤。加上养牛,纯利润可达80万元,这还不算家禽和鱼等收入。“尤其是咸水蘑菇,一直是供不应求,现在每吨都卖到1.4万元了!大批量生产地产双孢菇,在合肥很少有,销路问题不用愁。”
据市农委能源办介绍,现全市初具规模的经营食用菌企业还有安徽天都灵芝制品有限公司等十多家。
收购大户每吨最高奖励30元
在合肥,现在提起秸秆禁烧,市民大多同时会联想到有个敞开收购秸秆的“康拜”公司。记者近日专程走访了该公司。
据悉,康拜农作物环保质板项目,以油菜秸秆、麦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作为原料,通过特殊工艺处理,制成零甲醛无污染的人造板,实现了资源再利用。现该种人造板已被广泛用于建筑业、家具业以及工业包装,并且十分畅销。
“我们今年上半年,两条生产线已正式投入生产。预计全年的收购量在3万吨,并且拟拿出专项资金1800万元,用于收购农作物秸秆。”该公司张姓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公司对秸秆的打捆不作要求,并对秸秆的水分含量放宽到25%,收购价格为370元/吨。“除市农委每吨给予补助20元,每台打捆设备补助30%外,我们公司还将根据秸秆经纪人收购量的大小,给予适当奖励,每吨最高可获30元奖补。”
秸秆电厂即将落户合肥
本报曾多次呼吁、市民也十分关注的肥东秸秆发电项目,据称省发改委已于去年批复。
“可以说,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市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已探索出了多种切实可行的途径,有的已迈出坚实的一大步,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离我们的既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的具体工作要做。”据市农委主任戴昭运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秸秆发电、制气等项目,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有的已与投资商进行了多轮洽谈,相信假以时日,会在合肥“落户”的。“秸秆禁烧,必须疏堵结合,重在疏导。相信再坚持二三年,或者是三五年,通过加大产业调整和秸秆综合利用的力度,这个问题终会得到妥善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