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黄海之滨的山东日照港去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1亿吨,成为我国第9个沿海亿吨大港。在港口生产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他们着力打造“节约型港口”。通过引进合同能源管理(EMC)节能模式,使企业的综合单耗和生产单耗持续降低。去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31%,而全港综合单耗指标同比却下降了11%,全年共节约能耗1300多万元。
随着日照港港口建设的迅猛发展,港区面积不断扩大,港区照明成为耗能大户。现在,日照港集团场区照明系统中有大型高杆灯、灯塔、灯桥124座,年用电量近700万千瓦时。为降低电耗,他们开展了一些照明节电试验项目。但是,在几百万元的先期改造投入和后续设备检修维护费用面前,这个项目一拖再拖。
有没有可以在有效规避投资和技术风险的同时,将先进的节能技术引入到企业中来的好办法呢?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合同能源管理上。
合同能源管理(EMC)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1998年12月,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正式成立,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我国,并且通过项目一期的成功示范作用证明了合同能源管理这一节能机制在我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EMC模式可以比喻为企业的“节能医生”,它是由专业公司自带资金、技术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专业公司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其利润来源于用户企业节约下的能源费用。对用户企业来说,EMC模式优点在于:零投资,可以避免先期投资压力;零风险,可以避免节能新技术、产品带来的风险;早受益,可以一步达到节能目标,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支出的目的。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依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日照港就场地照明节电改造项目向有关厂家进行招标。2006年9月27日,日照港第三港务公司、科研检测中心与广东友美电源公司三方共同签订了第三港务公司场地照明系统节电改造项目协议书,标志着日照港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的首个节能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此项目的设备投资、改造工程、运行维护均由厂商自行负责,其收益以港方在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按年度支付,3年后系统无偿转交第三港务公司使用。本项目共改造高杆灯45座,总功率达592千瓦,占该公司高杆灯总容量的89%。通过调整功率、无功补偿和高精度稳压等方式降低电能消耗,延长灯具使用寿命。经两次现场实测,节电率达到25%,预计年可节约电费40多万元。12月底,日照港又按照EMC模式与连云港亚太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就日照港股份一公司场地照明系统节电改造项目达成了合作协议。
目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已在日照港港区内推行,许多分公司向社会公开招标,纷纷引进“节能医生"。在省下数百万元节能设备投资的同时,日照港年节电成本在100万元以上。
EMC模式让日照港认识到了节能降耗的巨大潜力,也启发了他们节能的新思路。以前,港区内的煤炭、矿石、散杂货等堆场区域的洒水除尘系统,都是用自来水作为水源。现在,他们实施了利用城市中水替代自来水的中水利用工程,每年可节约自来水150万立方米以上,节约生产成本3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