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上来看,2006年是属于可再生能源的。
从产业和投资上看,2007年依然是属于可再生能源的。
也许正是因为政策和投资的推动,2006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1.8亿吨标准煤,约为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5%,相应减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约300万吨,节约年用水量约10亿立方米。
有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05年世界可再生能源投资量是380亿美元。其中,不含大水电,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为60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在众多的可再生能源中,能够迅速替代石油、直接燃烧发电的生物质能,正成为世界投资领域的焦点,同时也成为中国投资可再生能源的热点。
在生物质能方面,包括生物质发电、生物柴油及生物乙醇等技术及产业化,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中国的生物质能将很快脱离“潜伏期”,迎来快速发展期。
市场巨大
全球能源紧张,中国能源紧缺的现状已被说得太多,煤慌、油慌、电慌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语,而每天看着油价在涨也已经麻木起来。
这一切都不需再赘述,这里仅举一个因此而带来的巨大危险。2006年11月举行的“2006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来自英国的一份报告称,受环境问题影响,全球已有250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这一数字将在50年内增加到2亿。
同时该报告预测,如果升温趋势得不到逆转,全球经济将在今后10年间付出3.68万亿英镑(约合5.9万亿美元)的代价。
为此,全球各个国家都在寻求各种新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现有能源的战略成为各国能源战略和长远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中国也不例外。
各种推动新能源的政策相继出台,各种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不断跟进,欧洲发达国家已经将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不断提升。他们都在积极地、因地制宜地发展着适合自己国情的新能源。
目前,生物质能已成为国际公认缓解能源危机的选择。瑞典2005年的生物质能源已占全国能源消耗的25%,2006年2月,瑞典在全世界第一个提出 “到2020年告别石油”的目标,利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部分代替石油。
中国土地广阔,不同区域情况不一,可利用的资源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推动新能源发展中,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都在以不同的程度发展。如果从资源上来看,生物质能的适应性最为广阔。
以生物发电为例,农业、林业都可以提供直接的生物质燃料。
目前,我国每年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约有1亿吨,折合标准煤5000万吨,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我国每年秸秆资源的可获得量为3.5亿~3.7亿吨,相当于约1.7亿吨标准煤。如果将这些秸秆资源用于发电,相当于0.9亿千瓦火电机组年平均运行5000小时,年发电量为4500亿千瓦时。
另据《林业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发展前景》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林木生物质总量约180亿吨,需采伐更新的林木生物质总量约40.5亿吨,可产生剩余物生物量约16.2亿吨。
就林业剩余物而言,主要包括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和木材加工剩余物以及废旧木料等。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十一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全国每年采伐指标为2.48亿立方米,换算成生物量约为2.91亿吨。再加上全国木材加工产出的剩余物约0.42亿吨,城市木材制品抛弃物0.60亿吨。可见,林业木质剩余物可达2.11亿吨,折合标准煤约1.05亿吨。
目前,我国现有300多万公顷薪炭林,每年可获得0.8到1亿吨高燃烧值的生物量;全国灌木林地总面积4500多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