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新能源”让群众过上新生活

今年5月,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梁家村投资40多万元建成了400立方米的沼气发酵罐,为150户群众集中供气,平均每户可节约费用800多元,沼液、沼渣也得到了综合利用,变成了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有机肥料。


  去年以来,淄川农民奔走相告的是沼气做饭,沼渣肥田,建设生态循环发展型新农村。到目前为止,全区共建设农村生态家园示范村11个,建成家庭用沼气池1500多个,在建沼气池100多个,过去令人头疼的粪、土、草的“三大堆”没有了踪影,而带来的是每年2000多万元的生态效益。


  淄川区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2600万元让全区超过1万户农民用上沼气。2008-2010年,每年新增沼气用户3000户,建成“千池镇”3个,生态示范村5个,“百池村”12个,中型沼气工程3处,大型沼气发电工程1处,带动发展无公害农业种植示范园面积达到3万亩。为鼓励农民建设使用新能源,淄川区对验收合格的沼气工程,达到“一池三改”要求的,每池补助600元;达到“一池两改”要求的,每池补助300元,补助资金全部用于采购灶具及配件、建筑材料等,并对物资供应实行政府采购。“万户沼气工程”实施期间,对达到“千池镇”、“生态示范村”、“百池村”建设标准的乡镇、村,还将分别奖励6万元、5万元和4万元。


  “从去年底,我们就用上了秸秆气。不仅做饭快,而且干净整洁省钱。”双杨镇藏梓村王传华边说边麻利将菜盛到盘子里,换上了一把烧水的壶。“过去,俺冬天用煤炉,夏天用柴禾烧水做饭,屋里弄的到处是灰尘,还不及时。现在可好了,用上了秸秆气,使俺腾出了不少时间。”


  淄川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新能源,引导农民使用新能源,逐步改变过去陈旧的生活方式,过上新生活。2006年3月,藏梓村投资160万元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炉,去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去年,全村建了13栋楼房,今年新建的12栋楼房国庆节前可投入使用,家家户户都能用上这种新能源。”村党支部书记许魁自豪地说。


  据了解,这种秸秆气化炉的发明创造者就是许魁。“作为农村,祖祖辈辈以烧柴为生,能不能用现有的秸秆等废料制气,为农民提供新能源。”2005年10月,许魁多次到外地考察,借鉴别人的经验,土法上马,反复试验,终于研制成功了小型秸秆气化炉,并申报了专利。


  在村西南的一个院子里,堆放着玉米秸、玉米芯等,一个高约7米的大罐映入眼帘。“这个罐能储存1000立方米气,供全村300户村民用一天。” 许魁说。在一个宽大的房子里,一名村民正忙碌着,向秸秆气化炉中装着玉米芯。“这就是秸秆气化炉,每小时可产生360立方米的可燃气体。经过净化、除尘、除焦,输送到储气罐中。你们看到的这只是一台机组,还有一台备用,可用于全村供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新能源”让群众过上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