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京郊新能源新环境新生活成果应用展开幕

10月11日,由北京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主办,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承办的北京郊区新能源新环境新生活成果应用展在北京创业大厦隆
重开幕,北京市副市长孙安民、牛有成等市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北京市农委、市科委、市建委、市规委、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发改委等相关委办的领导也出席了开幕式。

  孙安民副市长在讲话中指出,新能源新环境新生活,是首都农民追求的生活方式,也是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努力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市政府有关部门以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为目标,针对我市农村能源、资源和环境存在的关键问题,立足于自身的资源特点,从农村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应用、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污水处理等不同层面组织开展了研究与示范工作,切实降低了农民负担,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推动了农村经济与能源、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发挥了科技进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本次展会旨在展示北京市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市郊区面貌的变化,总结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展会围绕北京市“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工程,通过新技术、新成果在郊区的推广使用情况汇总以及各区县新农村建设成果及案例,集中介绍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本次展览结束后,筹备组还将组织在13个郊区县进行巡展,以加强广大郊区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推动新技术、新成果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推广使用。

  展会五大看点:

  1、 农村能源消费状况怎么样,数字来说话。

  2006年,北京市科委在10个远郊区县组织开展了农村能源调研工作,共走访1000户农民家庭,获得有效调研问卷900余份,初步摸清了农村能源利用的“家底”。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农村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基本上完成由初级能源向商品能源的转化。农村家庭平均年用煤2.9吨,用电920kwh,液化气3~4罐,年能源消费支出在2000元左右。在家庭总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4%,电力占13%,液化气占8%,秸秆等生物质能源仅占5%。农村居民家庭能源消费2.9吨煤中用于采暖的达到2.3吨,比例接近80%。按照热量折算,家庭能源消费中的60%左右用于冬季采暖,78%的家庭认为采暖负担重。北京10个远郊区县农业户籍家庭年总燃煤量高达300万吨(折标煤215万吨),用于采暖240万吨(折标煤170万吨)。因此解决农村的采暖问题应是农村能源问题的重点方向。

  2、 农村建筑节能工作成为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重点

  农村住宅采暖能耗情况怎么样,为什么农村的房子冬天暖气片烧得烫手,但屋里还很冷,而城里的房子暖气片只是温热,屋里却非常暖和呢?

  北京市科委组织的调研结果显示,农村住宅平均冬季实际采暖煤耗每平方米建筑高达33.5公斤标准煤(44公斤煤),是城市建筑采暖能耗标准的2.7~4倍,但室内温度平均只有8℃。也就是说农村的房子烧了城里房子3倍多的煤,室内温度非但没有达到18℃,反而只有8℃。这是为什么呢?研究发现,主要是农村建筑房子不保温,农村建筑99%以上为单层建筑,85%为实心砖(其余为石头、土坯、空心砖等),92.7%的建筑门窗为单层玻璃木窗或铝合金窗,基本上所有的建筑都没有采取任何保温措施,在城里普遍采用的双玻中空窗在农村地区很难见到,这是造成农村住宅普遍燃煤较多但房子温度低的原因。

今昔对比,旧式门窗逐渐被节能型门窗取代

新型可循环燃料–“能源草”

  3、 农村建筑节能工作应如何开展

  为什么在城市里节能建筑这么多而农村难见踪影呢?为什么建筑保温企业不到农村去?农村建筑节能应该怎么做?

  农村建筑施工以自施工或乡村建筑队为主;
  农村经济收入水平较差,农民经济承受力不高;
  农民房屋所有权属于家庭,农民建筑节能意识不强,商业性的建筑保温费用对于农民而言较高;
  农村市场单项工程造价低,利润低,建筑保温行业不愿意涉足;
  农村居民家庭房屋利用率低,部分房屋长时间不住人,因此不必要每间房都做保温;
  盲目套用城市建筑节能标准和技术势必大幅度提高节能改造成本,造成难以推广。

  对于农村建筑节能工作,应从抓好新建建筑性能和对现有建筑保温改造两方面出发。北京市郊区每年大约有5%的农户翻盖房屋,在新建住宅时推广新型节能建材将新建建筑从建设之初就建成节能建筑无疑是一条好路子。北京市目前已经出台政策,对采用新型建材的改造农户进行补贴。但农村40%以上的建筑为90年代以后建造的,还有15~20年的使用寿命,如果推倒后再按照节能设计来建造房屋,势必造成巨大浪费,农民在心理上和在经济上都承受不起。因此,在农村地区对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降低能耗,进而降低农民的能源消费支出,使得农民能用得起采暖设施,这既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也是实现“暖起来”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2006年,北京市科委在房山区青龙湖镇庙耳岗村(平原村)和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山区村)组织开展了农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工作,根据农村建筑绝大部分为单层合院式建筑特点,选取了9户典型单层住宅进行节能改造示范。项目承担单位针对农村建筑普遍存在的特点,制定了5种不同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改造方案;根据农村建筑中窗户漏风严重的情况,组织研发了3种适合于农民家庭的保温窗帘;结合农村大部分建筑特点,制定了屋顶外保温、吊顶保温两种不同的屋顶保温方案。在9户居民家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展节能改造示范,并在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的温度测试,委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对墙体保温性能进行了现场测试,对保温窗帘的效果进行冷风渗透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改造后的建筑节能率在52%~61%之间,保温窗帘的应用可以减少冷风渗透2/3左右,改造后的建筑,室内温度比没有进行节能改造的建筑室内温度平均高5~8℃,而冬季采暖煤耗减少1/3。据估算,按照现有的技术方案,农村住宅保温造价每平方米成本价80元左右。据调查,普通农村住宅(100~120平米左右)冬季如果达到同样的温度,需要燃煤6吨左右,因此进行保温改造后每年可节约3吨煤(价值2000元左右)。

  在农村推广建筑节能的模式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如前所述,长期以来,之所以农村建筑保温市场没有形成,昂贵的保温价格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去做农村建筑保温工作呢?完全由政府送给农民保温,不仅将造成较大的财政负担,而且也难以在农村进行大规模推广,“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市科委在进行农村节能改造试点中,总结出一套经验,即教会农民做保温,开发简单易行的保温技术,将农民中的建筑队伍培训成建筑保温能工巧匠,初步通过政府补贴或赠送保温材料开展节能改造示范,后期依靠农民自发推广的方法在北京郊区形成自发的保温机制,从而改善农村建筑保温性能。

  4、 太阳能照明工程亮万家

  太阳能照明是北京市“亮起来”工程的重要内容,北京市自从2006年在农村推广太阳能路灯以来,已经投入数亿元,在全市郊区安装太阳能路灯、庭院灯近8万盏,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在郊区民俗旅游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也吸引了大量的城市居民前往参观旅游,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5、 十三个郊区县新农村建设大盘点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十三个郊区县承担着新农村建设具体任务,本次展览将13个郊区县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向您一一展示,在这儿您既可以看到平谷区各式各样的农村新民居,也可以看到门头沟、房山的旧建筑保温改造;既可以看到各种秸秆的利用炉具,也可以看到太阳能照明所带来的效果;既可以看到爱农驿站的身影,也可以看到政府在培养新农民方面所作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京郊新能源新环境新生活成果应用展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