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生物燃料发展路径逐渐清晰

2006年年底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强调发展燃料乙醇应坚持“非粮”原则,严格控制玉米工业产品深加工的盲目发展。专家指出,相关政策的出台并不意味着对燃料乙醇代替传统能源的探索告一段落,而是对燃料乙醇的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即由粮食乙醇向非粮乙醇转变,由扶持燃料乙醇项目向扶持非粮乙醇项目转变。

  近日,国际原油价格已升至每桶近100美元,创历史新高。有观察人士预测,国际原油价格还将继续攀升。在此背景下,人们将替代传统能源的希望寄托于可再生能源,而目前已推向市场的燃料乙醇更是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

  燃料乙醇近年来的发展速度较快。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共生产燃料乙醇102万吨;2006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量达144万吨,成为世界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和应用国。“十一五”期间,预计我国将生产600万吨生物液态燃料,其中燃料乙醇500万吨。燃料乙醇的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紧缺,然而却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粮食安全问题。

  玉米乙醇被叫停

  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包括玉米、甘蔗、薯类、谷类等,而我国燃料乙醇的生产主要以玉米作为原料,占总量的76%。

  对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是否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目前业界存在争议。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玉米已不再是主要的粮食来源,因此发展玉米乙醇对我国粮食安全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然而,一些专家却持不同观点:“尽管我国玉米直接用于粮食消费占玉米总消费的比重不到6%,但玉米食品加工所占比重呈逐年增加之势,目前已在10%以上,因此玉米乙醇的盲目扩张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不可忽视。”

  据了解,我国之所以利用玉米生产乙醇的比例较大,主要原因是对陈化粮的利用。

  2005年之前,我国粮食年年丰收,国家为防止谷贱伤农,以保护价收购了大量的粮食。各地储备的粮食难以消化,因此我国开始大力扶持燃料乙醇项目,其原料的来源就是各地的陈化粮。然而,随着玉米乙醇项目纷纷上马,储备的陈化粮很快被消化,并开始占用新粮,“汽车与人争粮”之说由此而来。

  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玉米深加工项目,要求各地立即停止备案玉米深加工项目,而且对在建、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对已备案尚未建的项目全面叫停。

  五矿期货分析师张浩表示:“这意味着我国将停止新建玉米乙醇项目,以玉米、小麦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过渡性、阶段性的政策’即将结束,不再有国家鼓励性财政补贴。”

  粮食乙醇前途不明

  我国现有的燃料乙醇市场格局是2004年形成的,在当年的规划方案中,规定由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天冠集团、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4个企业定点生产,其中河南天冠集团主要以小麦为原料,其他3家都以玉米为原料。

  当时为了促进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国家对燃料乙醇的生产及使用实行优惠补贴的财税及价格政策。对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天冠集团、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及黑龙江华润酒精公司4家指定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免征5%的消费税,对生产燃料乙醇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对其生产所需的陈化粮实行补贴,对陈化粮的供应价格实行优惠等。

  根据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2005年国家对玉米制乙醇提供的财政补贴为每吨1883元,2006年为每吨补贴1628元,2007和2008年为每吨补贴1373元。

  张浩介绍说:“按计划,定点生产燃料乙醇的企业,财政补贴将逐年递减,直至2008年年底完全取消。这意味着燃料乙醇的生产将完全推向市场,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然而,今年以来粮食价格不断上涨,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玉米成本居高不下,让这些企业不得不提早面对市场的压力。五矿期货提供的数据显示,按照行业平均水平,每3.3吨玉米可以生产出1吨燃料乙醇。以2007年1-6月的市场平均价格计算,玉米的市场行情为每吨1500-1700元,加上约800元的加工费、100元的脱水费用和100元的销售费用,每吨燃料乙醇的成本约为5950-6610元。而出售给石油企业时,每吨燃料乙醇售价约为4500元,除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酒精蛋白饲料价值为960元左右,如果没有补贴,每生产1吨玉米乙醇,企业将亏损490-1150元。

  专家表示,应尽快优化产业结构,由粮食乙醇向非粮乙醇生产过渡是国内燃料乙醇生产企业的当务之急。

  张浩表示:“在我国,木薯是取代玉米等原料生产乙醇的理想替代物。在同样的土地资源条件下,种植木薯可比种植玉米多产近2倍,而且利用木薯进行乙醇生产,整株作物无废料,利用效率很高。大型木薯乙醇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与销售收入之比为1∶5,且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投资回收快、效益高。另外,现有糖厂用糖蜜生产乙醇的闲置设备经改造后即可用于木薯酒精加工,开发木薯乙醇前景看好。”

  非粮乙醇大势所趋

  甘蔗、木薯以及纤维素等品种在燃料乙醇生产方面的替代效用逐渐显现,相关生产工艺发展速度要比玉米乙醇快得多,附加值也要高得多。

  张浩表示,与玉米乙醇相比,木薯乙醇具有成本优势,每吨木薯乙醇的成本要比玉米乙醇低1800-2460元。按每吨木薯乙醇4500元的销售价格计算,加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每吨木薯乙醇可盈利1070元,这还不包括由于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每年可以获得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资金。

  据了解,每吨燃料乙醇产生两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根据目前国际市场的平均价格,减排量约为每吨10美元,每吨燃料乙醇的减排收益为20美元。如果燃料按乙醇销售价4500元/吨、木薯450元/吨、副产品酒精蛋白饲料1200元/吨计算,年产10万吨的木薯乙醇的毛利润为1.07亿元,另外还可以获得CDM项目资金1500万元。

  2006年10月,中粮集团投资的国内第一个用木薯生产、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在广西开工。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实现了国内燃料乙醇生产以非粮作物为原料的首次突破。另外,广东首条以木薯作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线也于2007年6月落户广东清远。

  专家表示,考虑到我国玉米长期供求偏紧,2006年年底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强调发展燃料乙醇应坚持“非粮”原则,严格控制玉米工业产品深加工的盲目发展。业内人士分析,相关政策的出台并不意味着对燃料乙醇代替传统能源的探索告一段落,而是对燃料乙醇的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即由粮食乙醇向非粮乙醇转变,由扶持燃料乙醇项目向扶持非粮乙醇项目转变。

  张浩表示:“这一系列政策的调整,也许在短时间内会对我国的乙醇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但长期来看有助于我国燃料乙醇产业的优化,提高生产工艺,消除高污染、高能耗的“跟风”项目,为我国燃料乙醇产业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生物燃料发展路径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