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我国应加强垃圾资源化技术创新能力

  “城市人口每年产生264公斤的垃圾,预计到2050年,我国将有12亿人居住在城市里,垃圾总数非常惊人。”中国资源学会常务理事、中科院地理所首席研究员董锁成11月2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在垃圾资源化的科技方面投入较少,相关的科研机构也不多。今后,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多条腿走路”。

  董锁成还在日前召开的共创北京绿色奥运———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对策研讨会上强调,“垃圾是当今世界唯一不断增长的资源”。在我国,垃圾产业也是可以赚钱的。据不完全统计,光北京市就有10万人的“拾荒大军”,年收入超过几个亿,但是“拾荒大军”的回收方式不但简陋,而且污染严重。因此,我国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量的同时,还应培育垃圾资源的产业和技术,培育贯穿垃圾收集、分类、运输和处理等全过程的垃圾资源产业链,最终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董锁成说,垃圾处理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科技研发的投入较少,相关的科研机构也不多。而日本、德国、瑞典等国家的垃圾处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为了加快我国垃圾处理技术发展速度,今后除了增设相关技术项目外,还应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购买其设备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引导更多的企业进入垃圾资源化的产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我国应加强垃圾资源化技术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