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横琴岛脑背山风力发电站建设目前进入山体复绿阶段,珠三角目前惟一的商业风能项目实质性收尾,珠海率先迈入绿色能源时代(4月7日《珠江晚报》报道)。
将风能资源转化为电能,对珠海市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是建构后工业时代的绿色生产秩序、生活方式的一大助力。在肯定其可观潜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潜力”不等于商业价值。例如现有的风能发电电价偏贵,有评论呼吁本地企业、民众要支持环保,积极选用高价环保电,这样的道德主张在营商环境仍欠佳、民众收入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显得不切实际。
技术落后、规模偏小、产业化配套程度低、人才稀缺等因素,直接影响民资、外资进入风能产业,也造成现有风能企业经营困难。事实上,风能产业在我国仍属弱质产业,横琴岛脑背山风力发电站建起来了,要生存、发展、壮大,并起到区域、行业示范的作用,还需要珠海市以及国家、省级有关方面的具体产业政策支持。笔者建议:第一,珠海市在权责范畴内对风能产业给予更优惠的产业准入、信贷、融资政策,并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扶持;第二,珠海市可考虑以政府资助、技术援助或政府购买技术服务的方式,对风能产业工程建设、扩大再生产提供具体支持,在因地制宜基础上力争一步到位引入产业化程度较高的设备、技术;第三,可利用珠海本地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联手国内一流理工科学科机构、产业研究机构,对培养风能产业生产、管理、营销人才提供支持,本地风能企业引才应给予更优厚的配套条件;第四,宜以政府采购、使用于公用设施的方式,保证一定比例的风电产品的销售,在财政资金容许条件下,可考虑以政府补贴差价的方式鼓励企业、民众选用风电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