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傍晚时分,记者来到内蒙古西辽河畔的“全国文明村”————通辽市科尔沁区丰田镇建新村。此时此刻,该是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的时刻了。然而,拥有430户人家、1700多人口的偌大一个村庄,却是“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
建新村全村5500亩耕地,80%以上都种优质玉米。玉米多秸秆自然就多。村民卢凤云告诉记者,“以前咱们这里做饭、烧炕、取暖都烧玉米秸秆,烟熏火燎的,一个个弄得灰头土脸。”
2006年村里为了改变这种焚烧秸秆的习惯,投资120万元建起了秸秆气化站。村支书肖茂峰带领村民们从广东贝龙公司引进设备,修管道,砌机房,建起了供全村生活用的零排放秸秆气化站,让那些收割后剩下的玉米芯和秸秆,经过气化、冷却、过滤、净化、储气等流程生产出燃气,再经管道连接到每家每户。肖茂峰告诉记者:“气化站只需两人操作,上午下午各烧一个半小时,总共烧30麻袋玉米芯和秸秆,就可供全村一天使用。一年下来消耗的玉米芯和秸秆不足全村原来消耗的一半,既便宜,又卫生。”
气化站的建设使用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卢凤云家180多平方米的房内干干净净,窗明几亮。院子里宽敞整洁,西边是猪舍鸡舍,东边种的是蔬菜和果树,墙外种满了花卉,房顶上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儿子和儿媳妇在北京打工,最近正在家休假呢。卢凤云喜滋滋地说:“你瞧,不烧秸秆了,这人和家里多整洁啊!”
村民富了,空气好了,环境美了,建新村成了人居环境整洁优美的和谐家园。2007年村里投入60万元,为村民更换门垛、大门,粉刷墙壁,硬化、美化道路,实现“林中有村,村中有景”的目标,投资兴建了篮球场、门球场、农民公园、科技书屋、文化室、网站等,将村上孤寡老人全部供养起来……建新村也因此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绿化千佳村”、“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先进村”、“全国文明村”等称号。
这些变化源于村里不断壮大的集体经济。村支书肖茂峰和村干部们带领大家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村里先后办起了宾馆、林场、农贸市场等,固定资产达到2000多万元,年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村里建立了农机合作社,配备了大型农机具8(台)套,统一为村民免费提供翻、耙、种、打埂等农田作业,全部实现了机械化。2007年村集体投资10余万元,建设了20座食用菌大棚,2008年又投资200万元,建设40座日光式食用菌大棚,无偿提供给懂技术、有能力的农户经营。全村人均纯收入去年达到8000多元。
如今,建新村正在做秸秆固化项目,让秸秆、玉米芯“点草成金”,身价翻倍。
科技“点石” 秸秆“成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科技“点石” 秸秆“成金”
相关推荐
- 黑龙江哈尔滨阿城辰能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年底投产
- 黑龙江巴彦兴隆生物质能电厂点火啦!丨成车的秸秆转化成热、电、肥
- 新疆呼图壁县大力推广小麦秸秆利用
- 今年,秸秆回收补贴全面实施
- 2019年,秸秆回收补贴全面实施
- 重庆市江津农作物秸秆实现“五化”利用
- 山东秸秆回收变草为宝
- 菏泽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 助推长效绿色发展
- 河南新蔡县30万吨秸秆实现能源化利用
- 夏收进行时 安徽41座秸秆发电厂准备就绪
- 生物质颗粒燃料成型技术的五个发展方向
- 以秸秆为主的农业废弃物厌氧干发酵沼气工艺介绍
- 聚焦蓝天保卫战:国能生物质发电项目加快建设
- 铜陵开展回收秸秆再利用
- 秸秆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分析
- 生物质发电税收政策待完善 近1/3原料无法享受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
- 生物质发电行业受资本青睐
- 赤峰:红山区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试点补助项目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