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内容:新增可再生能源用户3万户。
完成情况:到去年年底,我市新建成农村可再生能源服务网点88个,完成沼气建设任务30941户,占任务的103%。
【背景调查】
两年投资6.5亿
2003年,我市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把农村沼气秸秆气“户户通”建设作为“农字一号”工程来抓,仅2007年和2008年两年,全市沼气秸秆气工程就完成投资6.5亿元。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建成乡村服务网点290个,14万农户用上了新能源。预计到2015年我市将建成1000个乡村清洁工程、100个循环农业综合示范区,届时将有30万农户用上新能源。
【样板事例】
用沼气人均节省400元
陵川县西河底镇西河村是个纯农业村,地下无资源,地面无企业。在2004年以前,全村122户540口人,全靠1100亩耕地过日子。
2004年,西河村抓住畜牧养殖扶持政策,在全县第一个建起了养殖园区,引导村民逐步培育了主导产业,现全村适度规模养殖户已发展到36户,畜禽饲养量达到了3210头。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污染的处理成了当务之急,2008年,借着我市“新增可再生能源用户3万户”政策的东风,该村大力发展沼气工程,使污染环境的养殖粪便变废为宝,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目前,全村已建和在建沼气户已达100余户,全村新能源入户率达到80%以上,通过沼气建设,人均节支达到400元以上。“院外草木绿,厨房蓝焰笑,田园景色秀,栏内畜禽跳。”如今已成为西河村的真实写照。
【政府推动】
让农民建得起、用得上
在推广新能源工作中,市农业局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后发现,全市养殖总量完全可以满足现有沼气生产的需要,但由于分布的不平衡,有的地区原料用不完,而有的地区严重短缺;另外,刚养殖的农户短期内难以凑足启动原料,因此造成户用沼气在一些地方使用率不高。为了改善这一“瓶颈”,我市开始大力推广秸秆气沼气,并且对户用沼气建设做出了市以上资金每户扶持1500元的保底承诺;每建成一个沼气秸秆气村级服务网点,国家及省、市共补助1.5万元。
去年10月10日,我市在陵川县西河乡铺上村召开了全市农村沼气秸秆发酵及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介绍了陵川县的经验做法,扩大覆盖范围。目前,全市各县均建设了秸秆沼气示范村,推广秸秆气沼气1000多户,并逐步解决了没有粪便原料造成的“空池”问题。
【管理到位】
为农村培养沼气技术人员
让农民兄弟放心使用新能源,不光要建得起、用得上,关键要让农民自己会管理。为此,我市近年来在建设新能源工程的同时,还全面实施了“金蓝领”培训计划,建立了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训沼气初级技工1800余人,村级沼气技术指导员和管理人员1200多人,大中型沼气工程、秸秆气化站和服务网点高级技工260人,专业监理100多名,逐步形成了一支与我市沼气秸秆气产业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工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与此同时,市农业局还开展了“百日千村万户行”活动,深入到沼气秸秆气工程涉及的1200多个项目村,帮助农民解决沼气秸秆气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并且还组织参加了全省农村沼气管理技术大比武和沼气知识进千村入万户活动,努力提高全市沼气生产工技能与农户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