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向投资者派发每10股1元(税前)的分红,一边却要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来满足公司经营流动资金的需要,对于华能国际(8.01,0.11,1.39%)电力股份有限公司(0902.HK,600011,下简称华能国际)而言,2008年电煤价格的大幅上涨,给其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4月1日公布的2008年年报中,身为国内火电龙头的华能国际宣布:公司全年净利润亏损了37.01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61.72%,每股收益仅为-0.31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0.21%。
巨亏37亿元,这显然不是一个小数目,然而在宣布业绩后,华能国际H股却并非出现投资者恐慌性的抛盘,反而出现了强劲的上涨趋势,4月3日,在早盘出现微跌后,华能国际继续开始保持上涨的趋势,而在此之前的一个月,尽管H股频繁出现大盘波动,但是华能国际却依然保持了0.2%的涨幅。
煤电联动 无法言说的痛
在华能国际的官方网站上,记者发现,对于2008年的巨额亏损,华能国际认为,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国内电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价,由此给公司的经营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导致“公司境内电厂售电单位燃料成本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6.54%”。
“导致华能国际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电煤价格大涨之后仍然处于高位运行,尽管电价进行了两次上调,但是这样的调整幅度显然远远无法弥补燃料成本的增加。”民族证券分析师刘佳章告诉记者。根据天相投顾最新的报告显示,2008年2-3季度,华能国际的燃料成本出现大幅增加,达到了498亿元,同比增长79%,公司全年的营业成本增幅也高达63%,除此之外,公司财务费用超预期增长至36亿元,其中四季度单季财务费用上涨约50%,以至2008年全年的亏损程度超过2008年前三季度。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早在2006年,同样是因为煤电联动,电价上调,华能国际率先实现了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13.25%的增长。
然而尽管有高达37亿元的亏损,但是在不少分析人士的眼中,华能国际2009年的扭亏为盈几乎没有什么悬念。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发电行业从2008年二季度以来首次摆脱亏损,开始盈利,其中华能国际所处的火电行业由于煤价下跌、利率下降,已经摆脱了全行业亏损的尴尬局面。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逐步实施,我国2009年经济和用电需求都将出现增长,”中信建投行业分析师殷亦峰对此显得很乐观,“在目前国内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趋势下,如果全年煤炭的采购价格下降,那么对于公司的业绩增长将是显而易见的。”
挖掘增长点 转投新能源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布业绩巨亏的同时,华能国际还发布了两宗关联交易的公告——公司收购启动风电权益以及金陵电厂的关联交易。
记者注意到,在这两宗关联交易中,华能国际除了扩大公司的发电能力外,还开始加强了对于新能源的扩张。按照华能国际的公告,公司将向华能新能源收购启动风电65%的权益,交易对价为人民币1.03亿元,通过自有资金现金来支付。
实际上,向新能源领域扩张并非是只有华能国际一家电力公司,在本届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董事长李小琳就专门带来了涉煤电油和新能源领域的四个提案。
北京恒丰美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熊立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新能源在“两会”上的大放异彩,毫无疑问会让这一领域的投资进一步升温。“不仅那些长期关注该领域的上市公司和创投蠢蠢欲动,可能很多其他领域的资金也会看好这个时机进来掘一桶金。”
殷亦峰对此也坦言,“现在该是华能公司进入新能源的时候了”,在他看来,单纯依靠现有的业务,公司在未来中长期的增值前景还并不明朗,应该选择机会进入核电设备、太阳能设备等朝阳产业,在为公司增加利润增长点的同时,提前拓展新的业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