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在福建莆田石井风电场9号风机吊装现场,5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升起巨臂,缓缓将风机机舱吊到塔筒上方,准确地与塔筒对接。“如果微观选址不当,两台相邻200米的风机,其输出功率可能相差25%以上。”在施工现场,某风机制造商驻工地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所属福建省电力设计院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风电项目节约投资和运行费用,取得显著成效。
风场选定后,要确定每台风机的机位——微观选址。福建省电力设计院利用引进的风电场资源评估及优化软件,确保风机发挥最大效能。在石井风电场设计中,设计人员还根据微观选址成果,建议业主采用较大单机容量的风电机组——安装轮毂高度达65米,比近年通常使用的风机高出15米,能将风能利用率和发电量提高10%以上。
不仅如此,该院在平潭风电场二期工程设计中,利用GPS和全站仪,根据风电场布置进行带状1∶1000高精度地形图的测绘。经过与可研的较低精度地形图的叠加整饰,生成后的地形图既满足了施工图设计要求,又比全范围高精度测绘节省了工期一半以上和开支的30%,还避免了对沿海防风林的砍伐,保护了环境。
福建沿海地质情况复杂,液态土分布较广。在平潭长江澳二期风电场工程设计中,该院通过岩土工程勘察,结合风机基础荷载资料进行基础设计,将二期50台风机中的20台机位基础,设计为复合地基加基础承台的形式。与常规的桩基础相比,采用这种设计,每个基础可节省费用10多万元。这种基础还在莆田南日岛风电场、漳浦六鳌风电场中得到成功应用,节约投资近百万元。
延伸阅读
福建风电开发条件得天独厚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由于台湾海峡的“峡管效应”,福建沿海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探明,全省陆地风能资源总储量4131万千瓦,其中,技术可开发容量607万千瓦。随着国家加快发展风电等新能源,福建风电的开发日渐升温。福建公司担负着积极引导风电科学规划布局和风电工程设计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