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90年代中小型的电气装备企业到2005年全面进军风电行业,再到跻身国内风力发电主机供应商前三强;从引进技术,到将中国第一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卖到美国,明阳风电堪称行业旗舰。
与国际化资本对接为明阳风电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支持。
民营企业的发展之路
在欧洲,风电行业已有几十年历史。即便是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也曾出现倒闭,在产业发展之初,还存在设备质量的不稳定性。几十年后的中国,可以总结国外的教训,避免一些弯路。“对民营企业,我们感觉到,更多地需要政府的支持。” 明阳电气集团公司首席运营官和首席财务官王宪先生说。
随着中国社会的风能设备国产化,大量的风机制造设备将大规模生产,成本会大幅下降,这样,将来使用新能源(风电)所需要的成本也会非常低。
他表示,作为国内主力风电设备制造商,我们希望国家能够给出新能源政策,促进中国风电制造国产化,扶持几家能够与国际巨头相竞争的产业集团。这样,在资源上可以向国内的制造商适当倾斜。“再有,对国内制造商,也有市场化的需求。”王宪补充说。
谈到与国际巨头的竞争,王宪自信地表示“并不可怕”。他表示,通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国风电设备已经初步具有了市场并拥有了自主技术。
说到明阳特点,王宪称:“明阳风电从出生的一刻,就和国际化资本连接在一起。” 在做风电行业之前,明阳集团经营的都是规模比较小的产业,而风电又是一个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非常大的产业,“民营企业想在这样的一个行业里面,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要同时存在”。
在资本这块,我们没有天然的优势,所以需要通过引进大量资本。从目前情况看,已经成型。包括海外资本,如美林银行、欧洲的新能源投资公司、美国的石油公司等等。
产业资本突破,在目前为止明阳风电的股东接近8家,主要是由国内和国际的大资本构成。王宪进一步透露,公司目前已经吸引到近两亿美元的投资。且资金近期还有两亿元即将到位。
对于明阳风电的盈利模式,王宪称,主要是技术突破。据了解,该公司的第一台兆瓦级风机主要采取联合研发的模式,实际上就是与国外的公司联合研发,但是知识产权是属于明阳风电。在2007年样机制造完成之后,明阳风电该产品还获得了德国的认证。
在建立兆瓦级风电制造厂的同时,明阳风电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做中国最大的兆瓦级全功率实验台,该实验台现在在广东中山。
明阳优势
有行外人曾经用“造一台风机的技术水平不会比制造一架直升机的技术水平低”来形容风电制造行业的高科技集成程度。
同为制造业,作为明阳电气集团的首席运营官和首席财务官王宪认为,企业都会面临产品质量和成本两大问题。
在质量保证的情况下,成本将会是企业最大的武器。“民营企业在成本控制、决策机制、用人体系和激励机制上有着天生的优势。
针对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的风场资源,如河西走廊、内蒙、新疆达阪城等地,王宪称,其都是陆地风场,开发成本较低。这类资源也适合刚刚起步的公司开发。
王宪介绍说,目前全球最大的风电厂实际是在海上,通常是在近海。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将风电投资作为继海洋石油投资后,第二个能源投资方向。
据介绍,在近海、潮间带,中国蕴含了相当多的风电资源,其蕴藏量是大陆的5到10倍目前,我国海上风能蕴藏量极大,约占全国风能资源的70%。
“这样看来,你就会知道未来风电市场的发展方向。”王宪意味深长地说。不过,他也表示,受限于目前电网标准仍未出台、企业发电后上网等问题,即使是内陆风场,目前仍有大量资源还没有被开发。
正逢经济危机冲击下,风电产业发展也面临重大机遇。国家也把发展风电产业作为拉动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但熟悉市场运行规律的企业也清楚,这个调整时间可能不长,只有一到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