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不蹅泥,做饭不用柴,热水不用烧,照明不用电”是茌平县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茌平县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继续抓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太阳能综合利用的推广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我县在抓好万户生态家园工程建设的同时,又出台了十大惠农工程之一的万户温暖家园即太阳能进农家工程。4月初我县启动了第一批万户温暖家园工程1000台,在12家投标企业中,皇明、力诺瑞特两家著名企业夺得中标权。按照企业让利一部分、县财政补贴一部分、农户自筹一部分的原则,万户温暖家园工程顺利开展。到五月中旬第一期1000台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全部安装到农户。五月底依据国家太阳能下乡补贴的优惠政策,我县在农业局又启动了第二批万户温暖家园工程9000台。 按每台太阳能热水器每天供60℃热水120升计算,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一年可节约400公斤标准煤,减少CO2排放1000公斤,仅此一项全县每年可节省0.4万吨标准煤,减少CO2排放1万吨,节约生活成本500万元。如果全县13万农户全部用上太阳能热水器,不仅解决了农村用热水和洗澡问题,而且全县每年将可节省标准煤5.2万吨,减少CO2排放13万吨,节约生活支出6500万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我县太阳能热水器建设与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相结合,选出30个生态家园示范村作为农村太阳能利用示范村。我县领导重视程度高,财政支持力度大,不仅沼气建设步伐快,太阳能综合利用也走在了全市前列,为下一步全市太阳能推广利用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主要做法是:
一是加大宣传引导。“烧水用柴,照明用电”是农民长期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如何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活观念,是推广应用太阳能的前提。我们在计算对比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利用电视、报纸、印发明白纸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好处和节本增收效果,引导农民提高思想认识,自觉接受这一新生事物。先后印发宣传明白纸2万余份,进村入户指导300余人次,举办技术培训班20余次,有力促进了基层干部群众对开发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认识。
二是严把关键环节。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效果,我们在工作中重点抓了以下三点:首先,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在减少工程资金投入的同时,增强了透明度,维护了双方的权益。其次,严把工程质量。作为民心工程,就要时刻考虑群众利益,工程质量是首位,工程质量主要取决于产品本身和施工是否规范化。为此,农业局与生产厂家签订了产品质量和供货以及售后服务等合同。同时,明确建设工程规范,与施工单位签订了施工协议,严格按照标准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第三,注重培养自身施工力量,为工程正常运转、维护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与农村沼气建设有机结合。茌平县把太阳能示范村建设与沼气建设和村庄庭院的美化、净化相结合,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做到太阳能热水器和沼气池相结合。在沼气示范村发展太阳能利用意义重大,既解决了农村用气、用热水和洗浴问题,又节约了能源,改善了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