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期在上海基层采访时了解到,不少环保企业正在增强自身"节能减排第一线"的意识,压缩能耗空间,强化环保综合效应。上海市排水公司等环境企业通过增强运营能力、降低综合能耗的"一增一降"措施,逐步建立"少耗能、促环保"的运行机制,有条件的还在挖掘新能源潜力。
记者来到上海市排水公司白龙港第二污水输送分公司,经理沈宁对此最有体会。这个分公司有23个泵站、18个支线泵站,负责上海浦东和浦西部分地区的污水收集及输送,输送距离高达36公里。这里一度是区域内有名的"耗电大户",全年耗电最多可达2000多万千瓦时。"一方面从事环保的工作,一方面又是耗能大户,这里怎么看都有一个矛盾"。
这个排水基层公司就制订了一个节能减排"金点子"评审奖励办法,发动职工进泵房去发现耗能的"病症"。不找不知道,一找真不少。原有的水泵排水时,有百分之十以上的能量消耗在逆止阀上,需要设计一个气动控制装置,让逆止阀与水泵同步开启,减少对污水的阻碍。经过反复的试制和试验,新型的节能逆止阀运转成功,一下子节约电耗近一成。还有一个"泵站通风控制系统"的小发明,解决了通风设备无效运行的问题,每座泵站一年就可节约电费5000余元。
沈宁说,一降还要有"一增",就是要把现有设备的运行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增加污水的纳入量和输送量,达到"规模效应",不让城市污水处理的"毛细血管"有闲置的空间,而是让它充分"动起来",这样分摊到单位处理量上的相对能耗也会降低,与绝对能耗实现"双降"。
记者从上海最大的环境企业集团–上海城投总公司了解到,上海城市自来水、垃圾处置等环境类企业都在提升环保综合能力,大力压缩能耗存量,而且还创造能源的增量。亚洲地区目前规模最大的垃圾填埋气体发电项目–上海老港再生能源项目实现满负荷生产后,每年可节约电煤近4万吨,同时向上海电网输送电力约1.1亿千瓦时。在青草沙水库等建设项目中,也计划开展风力发电等新型能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