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伊始,北京延庆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延庆县第十四届五次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延庆明确提出了建设低碳经济社会示范区的发展目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式,延庆稳步向国际一流的低碳经济社会示范区目标挺进。
低碳经济生态基础
在北京市功能定位中,延庆属于生态涵养发展区,是首都的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保护地,具有良好的低碳经济生态基础,化石能源消耗少,工业结构轻型化,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发达。
近年来,在延庆640平方公里的川区,碳汇造林示范面积为3100亩,计划种植适合北京当地条件的碳汇能力较强的元宝枫、新疆杨等树种20多万株。预计可增加吸收固碳约3.58万吨,每年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2800多吨。曾困扰延庆多年的4.6万亩荒滩已经全部消灭,昔日的荒滩秃岭全部披上了绿装。目前,延庆林木绿化率达到72%,林地面积达14.6万公顷,每年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98.7万吨,占北京市的13.9%。
新能源产业链快速形成
2005年,延庆开发新能源仅为1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仅为2.2%,到2009年,延庆县新能源开发利用量达到6万吨标煤,占全县能源消费总量的15%,比2005年翻了近7倍。预计2010年,全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将达到20%以上。目前,在延庆的新能源产业聚集地—八达岭经济开发区内已聚集了光伏、风电等相关新能源企业20多家,新能源产业链正在延庆快速形成。
延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延庆县风能、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太阳能年日照时数达2800小时,是北京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官厅风口70米高平均风速7米/秒以上,年有效发电小时数达1800小时以上。
另外,延庆拥有105平方公里的地热带,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和生物质资源。目前,延庆已经建成大型生物质气化站27处,大中型沼气池8处,可为8000户农民提供清洁能源,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00吨。位于延庆的德青源养鸡场除每年向电网提供1400万度的绿色电力外,还产生4500吨标煤的余热用于供暖,减排8万多吨温室气体。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因此将德青源沼气发电项目列为联合国“全球大型沼气发电技术示范工程”。
此前北京市发布的“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提到要重点推进延庆智能电网示范城市建设。今年,延庆将积极推动智能电网示范区建设,提高电力供应安全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能源发电项目顺利并网发电并以此带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