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万颗施华洛世奇水晶镶嵌而成的民企水晶墙、奥运会开幕式导演团队王潮歌、樊跃导演的“活力矩阵”高潮秀、冬春夏秋四季变换的场景……中国民企联合馆以绚丽的姿态亮相于上海世博会。在这里,中国民企联合馆更像是一个优秀的舞台,不光展示着复星、阿里巴巴等民营企业的风采,更展示着“中国创造”的力量。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世博会进入尾声,民企馆的展示并未画上句号——他们正在加紧规划后世博的“星光耀”计划,民企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的功能定位也已跃然纸上。
世博临近尾声,中国民企联合馆不仅要继续迎接如潮的客流,还在用心规划着民企馆的“后世博时代”。根据媒体报道,民企馆最新的行动是举行了一场专场招聘会,9家参展民企为馆内的13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了250个左右的应聘岗位。
当然,在中国民企联合馆馆长、复星集团总裁助理孙军看来,目前还有另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确定民企馆未来的方向、新的定位及新的功能。“如果民企馆在上海世博会结束时就消失了,实在太可惜。”孙军对记者称,“因而,我们现在正在加紧谋划一份后世博规划。”
“有形”+“无形”
根据孙军的介绍,民企馆的后世博规划将以“有形”和“无形”这两种形式共同存在。“有形指的是,民企馆在结束世博使命后,将搬迁到其他地区继续展出。”孙军说,“目前,浙江或上海的可能性最大,毕竟,这里是中国民营企业的聚集区之一。”
更有意思的是,未来民企馆存在的“无形”部分——可能会以中国民企的名义,执行一个名叫“星光耀”的实施计划。“‘星光耀’计划是我国民企精神和服务的延续。”孙军对此表示,“具体来说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把中国民企馆做成一个城市综合体;二是打造‘中国民企低碳联盟’。”
资料显示,与其他城市综合体相比,民企馆的城市综合体不光有酒店、写字楼、商场等硬件,更拥有独特的、为民企提供的软件服务,如政府部门和企业间的对接服务机制、民企间的互助机制(具体是指在金融、人才、信息、资本等方面相互交流)等。“总之,这不是简单的城市综合体,这其中植入了民企的DNA、民企精神和民营企业家的成功理念。”孙军说。
谋划低碳式发展
“星光耀”计划还紧跟时代潮流,着力未来我国民营企业的低碳式发展。“中国民企低碳联盟”是致力于倡导低碳经济非法人、活动性、学术性的民间联盟。它将致力于推动行业低碳的法律法规建设和政策完善,积极配合国家相关政策的推行,积极参与国家支持的低碳、环保和节能产业发展计划。而联盟的发起机构就是上海世博会中国民营企业联合馆组委会及全体参展企业。
“中国民企低碳联盟也有两部分内容要去实践——类似于‘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计划。”孙军进一步解释,前者是指对现有企业、工业设施的节能改造,进行合同能源管理;后者是指对新建筑、新工业建设的绿色低碳规划。
改造和规划的实施将涉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孙军对此并不担心。“参展企业中,有本身就做低碳能源管理的泰豪科技,也有像皇明太阳能、欧普照明这样低碳领域的企业,他们都会加入到相关标准的制定中来。”他解释到,将对相关企业的能耗进行调研,进而,双方才签订一个通过提供设备、技术将能源能耗降低到一定标准的合同。在收益上,将采用目前低碳行业普遍的方式——改造完成后,从相关企业节省下的能源费用中分成。
“目前,从我们的初步接触看,许多企业对此都比较感兴趣。”孙军称,“许多中小企业也想节能减排以降低成本,就是尚没有这个实力。但低碳联盟会给予其扶持,即最先的技术使用、调查取证、相关计划的设立都是无偿的,最初的设备也是免费的。总之,企业开始不会承担任何负担。最重要的是,中小企业还能增加相关收益,例如相关部门有规定,每节约1吨标准煤企业将最低得到300元补贴。”
另据记者了解,“中国民企低碳联盟”的启动时间大概在民企馆闭幕时,与之关联的相关项目届时也将同时启动。同时,联盟中掌握低碳技术的成员单位,将发起跨国的、全国性的或者行业性的高端交流活动,并大范围开展业务推广活动。
创新:民企生存状态
“不管是中国民企联合馆的筹划、建设,还是对民企馆未来发展的谋划、实践,这都是我国民企精神的显现,更展现了民企在世博舞台,乃至中国经济舞台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民企在中国经济中的“分量”,孙军还是用民企馆的例子向记者作比喻。
正如孙军所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企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他们既是我国市场经济中具有创新因子、充满活力的群体,更承担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任。诸多媒体引用的一项调查数据就显示,民营经济贡献着中国66%的GDP、71%的税收及近90%的新增社会就业。同样,人们没有忘记的是,在金融危机肆虐之时,部分“船小好掉头”的民企们在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及经济结构转型中发挥的作用。
创新同样是民企的特色。专家认为,创新对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不是追求的目标,而是一种生存状态。这些民企之所以能够活下来,并能够发展到今天,都是因为他们在不断地创新。
“总体而言,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民企还是在夹缝中成长居多。”曾有专家这样对本报记者形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状态。财经评论人叶檀则认为,我国的民企在当下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民企所获得的资源成本过高,二是民企的产权、利益的合法所有权无法得到保障,对投资不能产生明确预期,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投资行为的短期化。
此外,还有媒体评论认为,“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首先是贷款难,这就导致了资金衔接不上。其次就是各方如何看待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观念问题,打破原先陈旧的消极观念并不容易。”
的确,我们在“听惯”了民企对中国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近两年还不断听到了众多专家、学者和官员关于“国进民退”的争论。甚至有人认为,央企对市场的绝对垄断,正在逐步挤压不断成长的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并导致民间资本“有劲无处使”,转而进入股市、楼市,或通过炒作菜价、茶价等获取“快钱”。
这就是民营企业的生存状态——一面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一面又在央企的市场挤占中夹缝中成长,或转战其他途径。
政策:民企发展新机
事实上,国家相关部门不是没有看到民企目前的生存状态。尤其在今年,相关部门再次加大了对民企的指导力度。如在今年5月,继2005年的“非公经济36条”告诉民资“非禁即入”的道理后,“新36条”的出台又告诉了民企具体可以进入的领域。随后,相关细则进一步给予了民企“诚意”。
不过,根据媒体报道,以“放开原油进口权”为例,就有民营老板抱怨,当他们将进口的原油运到海关时,需要出示由中石油或中石化出具的排产证明,如果没有就报不了关;而此前,中石油、中石化就曾上书国务院,坚决反对“外人”进来扰乱原油进口秩序。
孙军对此并不认同,“我也从媒体朋友口中听说了与之类似,但截然相反的例子——今年中石油到浙江寻求合作之时,曾热忱欢迎民企合作,但民企最后都退缩了。为什么?是因为相关的民企并没有完全做好与央企合作的准备,更没有做好其一直希望进入的垄断行业的准备。”
“呼吁不如作为。所以,我认为,在国家相关部门政策的指导下,未来民企发展要做的并不是事先不断的抱怨,而是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环境。”孙军说,这样当机会找到你,且国家政策允许的时候,民企就能迎来机遇。
孙军表示,“踏实做事”是民企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准备之一。他以民企馆16家参展企业为例说,“我们16家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过来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像爱仕达,其1978年就已经成立,辛苦耕耘下,才成为行业的翘楚。总之,在很多年准备后,相关的民企就自然而然地会发现机会,抓住机会,进而在游戏规则下执着及团结地做事。”
“人才同样是民企未来重点考虑的事项。”孙军说,“首先民营企业要有愿景,这样就会吸引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共同完成相关的目标。比如复星提出的‘创国际一流的全球投资平台’,这对于有理想、有梦想的职业经理人就很有吸引力。其次,企业要提供给人才与其职业生涯相关的诸多机会。比如在复星集团,就可能有无数的机会等着你,以我为例,其实当初我并没有想到复星集团会让我有参与世博的机会。”
“做好相应的准备后,我们更应相信,市场会最终给民营企业正确的回答。世博会就是很好的证明,民营企业联合馆虽在世博开始前夕临时接‘盘‘,却不失精彩和特色。”孙军说,同时,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诸多民企也应该相信,过去30年已经积累了“机会摆在面前,就有发现机会、把握的机会的效率和执行力”这样的能力。
海外:民企频频并购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不仅对国家经济做出了贡献,在海外市场也不断寻找机会,成为众多海外并购案的主角。
在铁矿石领域,去年重庆民企博赛矿业集团与世界矿业巨头力拓公司达成协议,斥资3000万美元左右收购力拓在非洲加纳一处铝土矿80%的股权;汽车领域,今年吉利收购沃尔沃更是让国人振奋……不光如此,借助世博会之机,参与世博民营企业馆建设的很多企业同样加大了海外扩张的步伐。6月17日,复星集团在上海与旅游度假企业地中海俱乐部集团签署协议,宣布收购地中海俱乐部7.1%股权,成为该企业最大的战略投资者之一。16家参展企业之一的阿里巴巴,在今年6月与美国Vendio公司达成全资收购协议,这也是阿里巴巴集团成立10年来的首例海外收购案,并成为进军美国市场的一次实质性部署。
“对于民企来说,现在仍然是走出去的好时机。”孙军认为,目前的全球资产布局比较合理,民企往往能用合适的价格买到心仪的企业。
“但走出去的时候,同样要考虑引进来。”孙军说,如果有可能,民企应该成为“在中国市场发现国际机会的专家”,也是国际资本寻求中国机会一个很好的平台,“但这需要时间和积累”。
相关专家也曾告诉记者,与前几年相比,我国民企“出海”已然不是问题,关键是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套服务,以及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需为其搭建海外并购的桥梁。
不过有评论认为,“国际化并不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惟一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途径。”该评论认为,民营企业追求的目标不是单纯地将产品打到国外去,或在国内与跨国公司竞争,更不是国际化本身,而是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赢得国际竞争的百年企业。
民企馆:后世博合谋低碳联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民企馆:后世博合谋低碳联盟
相关推荐
- 协鑫集团朱共山率团访问哈萨克斯坦
- 乌兹别克斯坦首个大型风电项目成功完成全场240小时可靠性运行
- 欧洲CWP Europe与塞尔维亚国家电力签署150MW光伏项目协议
- 韩国现代与美国UGT合作开发塞尔维亚1.2GW太阳能配储项目
- 负电价威胁希腊可再生能源生产商未来支付的款项
- 欧洲北马其顿通过新能源法,将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
- 波黑塞族共和国将在未来三年内接入250MW太阳能
- 重庆市能源局:2024年全市新增分布式光伏超过129.5万千瓦
- 驻新西兰奥克兰总领馆经商处赴芒阿图罗托光伏电站项目进行安全检查
- 水电总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多场景风电场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及软件开发”正式启动
- 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人会见蒙古人民党总书记、蒙古国能源部长一行
- 全容量商业运行!中东最大光伏项目
- 用绿氢守护雪山蓝——探访云南首个绿氢工厂
- 沙特哈登光伏电站项目桩基施工提前全面完工
- 中国能建宋海良与鞍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成旭会谈并见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南水北调集团、国家电投入选!甘肃通渭县400MW风电项目竞配结果公示
- CIL和AM Green的目标是印度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供应合同
- 上海长宁区:围绕绿色低碳产业加强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