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水电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首选能源

  “不管怎么说,水电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首选能源。”谈到中国未来电力结构优化配置问题时,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在4月21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能源投资论坛上如是表示。

  汪恕诚认为,目前水电是中国资源最丰富、技术最成熟、成本最经济、电力调度最灵活的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最现实的具有大规模发展能力的首选能源,是可持续利用的低碳能源。

  关于移民问题,汪恕诚指出,这是政策问题和工作问题,并非水电本身带来的问题。“水电上网电价0.25元,燃煤机组发电上网电价0.38元,二者存在一毛多价格空间。如果水电站业主拿出2分钱去解决移民问题,这个问题将很容易解决。”汪恕诚说。

  汪恕诚表示,中国在发展水电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抽水蓄能电站的作用。他建议,搞抽水蓄能要大、中、小型电站结合发展,尤其要多搞些小型抽水蓄能电站,使其与分布式能源和新能源配套建设,这样可在进行电力调度时逐级消除峰谷差。

  与会的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规划处处长何永健同样认为,发展水电是中国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和完成节能减排国际承诺的必由之路。

  何永健解释说,根据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承诺,2020年非化石能源要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5%左右。“我们简单测算了下,2020年如果按照50亿吨标煤计算的话,那么非化石能源需要达到7.6亿吨,而其中水电将占2/3,这要求水电装机到3.5亿千瓦左右。”何永健说,“但是,现在中国水电装机仅2.1亿千瓦,还有1.5亿千瓦的巨大差距。由于水电项目建设周期很长,一般都得6、7年,大电站得10年以上。所以现在赶快行动还来得及,如果再晚一两年将难以完成既定任务。”

  何永健认为,对于发展水电,不应有太多争议,生态、移民等问题是大发展前提下的小问题。“任何发展都会伴生一定的风险效应,所以如果制定好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生态、移民等问题将不会是发展水电的障碍。”何永健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水电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首选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