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4日从此间召开的全国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上获悉:中国首套自主研制的可燃冰保真取样器在今年的多次海上试生产中均获得成功,其性能安全可靠,达到国际同类设备的领先水平,这标志着中国在可燃冰关键探测技术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是公认的石油、碳等传统能源的可行性替代品。根据目前的调查表明,中国的南海北部陆坡、南沙海槽和东海陆坡等3处均有可燃冰存在的证据。
据悉,获取深海样本是中国当前可燃冰研究的当务之急,而由于传统取样器对深海表层沉积物进行取样时,样品中的可燃冰会因为温度、压力、光照等条件的变化挥发而无法获取。为此,国家“863计划”制定专门项目突破这一技术瓶颈。
经过5年的攻关,中国科技工作者在今年初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气水合物保真取样器。该设备由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负责监制,浙江大学海洋技术和工程中心及流体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设计研制而成。
课题负责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吴能友博士介绍说,该套设备样机重1.3吨,总长仅11.2米,其采样深度最深可达10米,是国内外现有的深海沉积物保真取样器的2至5倍,最大工作水深可达3000米,其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今年5月,该设备搭载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科学考察船在南海北部海域进行海上试验时,成功采集到位于水深1940米下的深海沉积物样品,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