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国网能源院四篇风电文章在人民日报整版刊发

8月17日,《人民日报》第23版以整版的篇幅,刊发了国网能源研究院张运洲院长、蒋莉萍副院长等专家围绕风电开发利用有关问题撰写的《大基地,大电网》等四篇文章。

  《大基地,大电网》一文指出,要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必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发展风电既是推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地区是我国陆地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风电利用小时数高,上网电价低,具备基地式集约化开发的条件。根据我国风电基地所在电网负荷水平低、系统规模小、就地消纳风电的能力十分有限的特点,随着“三北”风电的大规模集中开发,必须加快这些地区电力外送通道的建设,实现“三北”风电在中东部地区消纳,促进大型风电基地的开发利用。“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是我国风电大规模发展的客观要求。

  针对风电开发的体制机制问题,《全球刮起“风电旋风”》一文指出,风能资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以及不可调度性等特点,风电发展不仅仅是某一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而是需要整个电力系统实现综合协调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所以,当风电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能否进一步有效提升其开发利用水平,除必要的激励性政策措施到位之外,还取决于各国各地区电力系统的电源结构、电网基础等客观条件,以及与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是否到位等。全方位总结分析各主要风电发展国家的特点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台具有激励性和引导性的政策措施,二是制订严格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三是保持均衡的开发节奏。

  《大力发展调峰电源》文章提出,发展调峰电源对实现风电发展规划目标至关重要。为实现2015年风电总装机规模1亿千瓦、2020年为1.5亿千瓦以上的风电开发目标,在提高现有机组的调峰能力的基础上,未来需要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燃气发电等调峰电源,积极发展调峰性能好、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燃煤机组,并加快调节性能好的大型水电基地建设,以满足系统调峰需求、促进风电与调峰电源协调发展。应加大“三华”(华北、华中、华东)和南方电网覆盖地区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力度;在东北和西北地区,为适应风电的大规模开发,也需要加快送端地区抽水蓄能站址的普查,对站址条件好、单位投资相对较低的抽水蓄能电站,应加快开发建设。

  《大步迈向风电强国》文章提出,为保证风电送出和充分利用,必须加大电网投入,加快并网工程建设。文章分析,由于风电项目建设周期短(通常半年左右),而电网送出工程建设周期长(220千伏工程通常为一年左右,500千伏工程通常需要一年半到两年),客观上造成电网送出工程与风电建设项目很难同步投产。为保证风电及时并网,需要加强风电并网工程规划、建设,全力保障风电接入电网需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国网能源院四篇风电文章在人民日报整版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