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韩国:大力推进生活垃圾“能源化”

2007年11月,韩国首都圈垃圾处理管理公社首次举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MBT)”建设招标,SK、大宇、泰荣、浦项、乐天等主要建设公司纷纷参加竞标,经过激烈角逐,最终由泰荣、浦项、SK三家公司联合竞标成功。这标志着韩国生活垃圾能源化”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MBT的功能就是实现生活垃圾“能源化”,具体过程是:将可燃物从生活垃圾中筛选出来,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后,加工成固体燃料;或者利用食品垃圾,从中提取气体燃料,从而实现把生活垃圾转化成为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宝贵能源。

   长期以来,城市生活垃圾大部分是运到垃圾场填埋,一部分进行焚烧处理,既造成环境污染、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并浪费了可再生利用资源。为解决这一课题,韩国自2006年起着手进行“MBT示范项目”,有史以来第一次利用生活垃圾制造“固体燃料”获得成功。经火力发电厂和水泥工厂使用证明,这些新型“固体燃料”的最大燃烧值与无烟煤不相上下。MBT既能变废为宝、生产再生能源,又可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韩国的MBT项目目前刚刚起步,尚处于试点阶段,但未来前景十分广阔。据韩国环境部资源循环局官员披露,该部年内在首都圈垃圾处理场建设的MBT设施,“固体燃料”日生产能力为80吨,到2012年可望增至1200吨,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1500亿韩元。鉴于MBT项目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韩国环境部决定在2012年以前将现有的MBT设施至少增加到8个;再加上各地方自建的设施,生活垃圾能源化的效益将会十分可观。

   在使用生活垃圾生产“固体燃料”备受青睐的同时,利用先进设备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发电、供热也大受重视。据测算,韩国全国利用焚烧垃圾热量发电、供热的销售额2001年为77亿韩元,到2006年已增加到600亿韩元左右。此间普遍认为,由于原油和电力价格不断上涨,焚烧垃圾热量的生产成本有下降空间,因此这一垃圾能源化项目的市场前景将会日益看好。

   韩国企业认识到,“高油价时代”使经营环境趋于恶化,国际市场不断强化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形成了严峻挑战,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现实,高度重视新生、再生能源开发,高度重视环境市场和环境产业。目前,MBT项目还处于示范阶段即成为建设业普遍追逐的“热点”,充分说明了韩国企业对新经济增长点的敏感。

   “浦项建设”公司上个月在釜山市启动了使用垃圾固体燃料发电的项目,估计所生产的电力可供4万多户家庭使用。“浦项建设”凭借该项目,每年从釜山市可得到200亿韩元的垃圾处理费,此外,销售垃圾燃料发电设备预计每年还可进账170亿韩元左右,经济和环境效益都十分显著。

   “SK能源”公司在蔚山市南区的垃圾处理场建立了温室气体甲烷的回收设施,每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达4万—5万吨,回收的甲烷气体还可用作热能。

   韩国在垃圾和废弃物能源化方面起步较晚,与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韩国清醒地看到了这一差距,决心急起直追。据韩国环境部提出的计划,在生活垃圾和废弃物处理方面,再生利用的比重2005年为563%,到2011年将提高到60%以上;同期,垃圾通过设备焚烧处理的比重将由16.8%提高到23%;填埋的比重由27.7%减少为17%。大力发展垃圾“固体燃料”、积极推广垃圾焚烧发电和可燃气体回收,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韩国:大力推进生活垃圾“能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