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响:构筑世界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打牢现代化建设坚实基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将立足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加快迈向产业发展新蓝海。
构筑世界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深入落实“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重要要求,推进“风光氢储车”五大产业全链条发展,“十四五”末“风光氢储车”产业总产值超5000亿元,建成世界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最大的储能产业基地、最大的氢能产业基地、最大的新能源重卡基地。
隆基绿能光伏全产业链项目
见闻一:劲风“吹”出“绿”产业
俗话说,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但在鄂尔多斯,“大风刮来的钱”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人受益。
置身于杭锦旗乌吉尔风电场的风力发电机群中,一台台巨型白色大风机高高矗立,连绵起伏的山梁上如繁星密布的巨型风机迎风“起舞”,风力带动叶片旋转,转化为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入电网,给冬日的草原带来无限生机。
乌吉尔风电场于2010年10月并网发电,装设33台金风直驱GW82/1500型风力发电机组,年可研利用小时数为2225小时,风电场装机容量为49.5兆瓦,风机出线3条集电线路汇入升压站,通过三盛公变电站并入蒙西电网。此外,为有效提高北方风能资源丰富地区消纳风电能力,促进城镇能源利用清洁化,2018年3月,唐桂井风电场开工建设,当年11月并网发电,装机容量为100兆瓦,选用50台金风直驱GW115/2000型风力发电机组,该风电场直供杭锦旗胜利小区供热站,通过3台单机容量6.3兆瓦的电极式直供锅炉的转化,将一股股热流输入千家万户,这是鄂尔多斯市首家清洁供暖项目。
据乌吉尔风电场检修班班长王盼强介绍,乌吉尔和唐桂井两座风电场年发电量约为5亿千瓦时,年可节约标准煤16.05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9.85万吨,可有效改善当地的能源结构,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帮扶周边农牧民和保护地方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为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
风来了,风来了,风力发电源源不断,仅杭锦旗在2022年里,就有杭锦旗国投内蒙古新能源有限公司150兆瓦风电场项目、国电电力杭锦旗50万千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风力发电示范基地一期风电基地项目、华润杭锦旗风力发电项目、龙源电力杭锦旗“风储一体化”示范项目等4个风电项目陆续实现并网发电,每个风电项目可达年产“绿”电6亿千瓦时左右。
杭锦旗伊和乌素风力发电场
见闻二:采煤沉陷区上“种太阳”
“你在采煤沉陷区看到过蓝色的大海吗?在我们乌兰木伦镇巴日图塔村的山坡上就有‘大海’。”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巴日图塔村党支部书记张军给记者卖起了关子。
原来,巴日图塔村的4.2万亩采煤沉陷区土地,被蓝汪汪的光伏发电板铺满了,随着山坡高低起伏,蔚为壮观,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深蓝的海水,波光粼粼,令人震撼,这就是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用当地老乡的话来讲:“村里种起了‘太阳’。”
据介绍,项目总投资24亿元,采取光伏+生态治理+草畜一体化推进,建设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约9亿千瓦时。“我们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治沙改土,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多位一体的循环发展模式,开展‘光伏+生态’的矿山修复治理,实现新能源与生态的融合发展。”张军说。
光伏,不仅为采煤沉陷区提供了治理新样板,也为当地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四部委联合对该项目通报表扬中所评价的那样:伊金霍洛旗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通过将采煤沉陷区土地进行高标准生态修复+光伏的模式,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实现风、光、储、氢一体化发展。以本项目为示范,促进生态建设、光伏精准扶贫、产业融合、乡村振兴、资源循环利用多位一体发展,推动产业布局由“地下”转为“地上”,推动产业结构由“黑色”变为“绿色”,推动地貌形态由“沉陷区”变为“风景区”。
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
见闻三:“氢装”上阵产业焕新
新一轮能源竞争,愈加考验城市眼光的前瞻性。鄂尔多斯决策者看到了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氢能源的“火种”,在北疆草原亮起来。
一辆49吨重卡加满氢气只需20分钟左右的时间,续航450公里,这是鄂尔多斯市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企业投资220亿元,规划了新能源整车生产制造、氢能燃料电池电堆生产、加氢站装备等项目,分3期6年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162亿元。
鄂尔多斯市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伊金霍洛旗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为什么要称之为“拳头”产品,是因为它所搭载的是国鸿氢能的燃料电池产品,在外观上与普通卡车没有什么区别,最根本的技术在于,通过氢燃料电池,利用催化剂,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排出的只有水,真正实现着零排放零污染。
鄂尔多斯市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上志介绍说:“企业配备全国智能化程度最高、设备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核心零部件和生产母机100%国产化,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不仅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条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和动力系统生产线,也是全球领先的大规模电堆生产线。”
“氢”装上阵,产业焕新。在“双碳”背景下,伊金霍洛旗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先后引进上汽红岩、美锦国鸿、鄂尔多斯悦驰、捷氢科技等新能源车辆生产制造头部企业落户蒙苏经济开发区,全力培育“风光氢储车”新能源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已累计在矿区推广应用近300辆氢能和电动新能源重卡,率先在全国打造以氢能源为主的新能源重卡应用示范基地,每年减少碳排放量约300万吨。
格罗夫鄂尔多斯中极氢能重卡生产基地和氢能产业生态建设项目
奇瑞T18p乘用车新车型生产线
链接
作为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首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鄂尔多斯市围绕“双碳”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开疆辟土”,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着力优化新能源供给,做好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加法,以产业转型为引领,持续做好“链”上功夫,引进一批基地型、规模型绿色产业链项目,重点推进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同时,着力推进绿色转型,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以能源结构转型引领带动产业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改变产业发展“四多四少”状况,为壮大千亿产业集群、千亿有效投资、千亿实力旗区和千亿产值园区开拓“新”优势,注入“新”动力,建设国家现代能源产业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新能源发电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华丽嬗变。截至2021年,已形成新能源装机337.8万千瓦,其中风电44.5万千瓦、光伏发电287.3万千瓦、生物质发电6.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较2012年增加了300多万千瓦。2021年随着中国“双碳”元年的来临,鄂尔多斯市积极聚焦落实“双碳”目标,加快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发展,获批建设72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二期、天骄绿能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新增新能源装机100.8万千瓦,举办首届零碳产业峰会。
美锦国鸿氢能发动机装配线
记者感言
当记者近距离走进一个个风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项目中,看到的是鄂尔多斯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迸发出的勃勃生机,听到的是项目建设快马加鞭、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的激昂旋律,感受的是鄂尔多斯市“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建设已扬帆起航的豪迈激情。
鄂尔多斯市位于北纬37度至40度区域之间,全市大部分地区年太阳能总辐射在每平方米5600-6000兆焦,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可达3100小时。同时,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位于狼山和阴山之间的狭长风口地带,是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的主要通道,具有风能品质高、有效风时多、稳定度高、连续性好等特点,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让鄂尔多斯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快速起跳成为“新秀”。
新能源“风口”强劲。谁能找到机会率先发力,谁就将掌握发展先机。立足优越资源禀赋,鄂尔多斯市聚焦落实“双碳”目标,重磅推出了《支持产业集群发展若干政策》《国有资本支持风光氢储产业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若干措施》《对标先进建设最优营商环境行动方案(500条)》等一系列政策,推行极简审批、极优服务、极准监管、极惠扶持,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高品质营商环境。出台了9条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紧盯新能源重卡产业链、绿氢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等18条产业链,以世界、中国、民营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着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帮助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起好步、走得稳、跑得远,一批新能源“项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链条,让新能源领跑新业态高质量发展的脉络全面铺开。
天时、地利、人和,拥有蓬勃发展势能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在鄂尔多斯落地生根,这股势头在当前鄂尔多斯市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的发展目标中更加激扬,以风电、光伏、氢能、新材料以及配套储能为代表的新业态、新兴产业正乘着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劲潮,趁势扬帆,无限“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