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世界各国抢跑“环境能源”

  有人说,煤炭人类只可以再利用80年~100年,石油只可以再利用20年~30年,不管是多少年,这些资源都没有再生能力,只会越用越少。而经济发展需要持续的能源作为后盾,毫不夸张地说,未来谁掌握了可持续能源开发的先进技术,谁就将掌握未来世界的经济命脉。

  美国生物质能源战略

  美国在2006年国情咨文中谈到,要想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有足够的能源,而当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使用石油像吸毒一样上瘾。因此在2007年底,美国推出修改后《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的新法案。

  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推广,新能源法案规定,至2022年,美国年产可再生燃料将达到360亿加仑,这将是现有乙醇燃料产量的5倍,且其中大部分将是高级生物燃料。据称,生物燃料的使用将取代现有20%的汽车燃料,这将减少美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

  而美国还相应提出了所谓的“2525”和“3030”的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即到2025年,美国25%的汽油将用生物乙醇代替,到2030年,30%的汽油将用生物乙醇代替。

  生物燃料产业已经成为美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新产业对美国的GDP贡献了177亿美元,创造了15万个就业机会,为美国家庭增加收入57亿美元。

  日本的“新阳光计划”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日本仅在日本海沿岸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油田,产量仅占全国石油供给量的0.2%。日本能源的83%依赖进口,其中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分别高达95%以上。

  在新能源开发方面,日本政府制定了“阳光计划”来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其主要研究课题大致可以分为再生能源技术、化石燃料应用技术、环境技术等。再生能源技术研究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和地热利用技术等。

  其目标是到2030年,将太阳能发电需要的成本降至与火电相同的水平。

  并且通过建立一个太阳能发电工业,建立一个燃料电池和第二代电池工业,形成新能源工业的大工业结构。同时建立一个新一代的公园,在那里,人们看到、触摸和了解新能源的供应和使用方式。   德国可再生能源计划

  用“突飞猛进”来形容近几年德国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可以说并不为过。从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能源危机之后,德国政府开始花大力气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迄今己投入研究经费几十亿欧元。

  其间,德国政府制定了大量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框架。2000年,德国颁布了《可再生能源促进法》。根据该法,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公司可获得政府补助。

  2003年又完成了“10万屋顶太阳能发电计划”、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促进方案》、促进新能源技术开发的《未来投资计划》等。

  德国的这些投资成果显著,现在已经成为世界“风能冠军”,其风能发电量占全球1/3。根据德国联邦可再生能源协会发布的数据,现在通过利用风、水、太阳、生物质和地热生产的能源已经超过2000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产量可以满足100多万个家庭全年对电力和动力燃料的需求。

  据统计,可再生能源取代了部分进口,使得德国每年节省的进口费用超过40亿欧元。

  中国能源状况

  中国能源状况一直令人担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曾表示,“十五”期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是我国能源面临的重大挑战。

  如果要按这一趋势放任发展,能源消费将迅速攀升到难以满足的程度。而且将导致不可接受的能源环境成本,现在环境污染的损失占GDP的比例在3%~7%。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9.5%;原油占18.3%;天然气占3.4%;水电、核电及其他一次能源占7.5%。煤炭和原油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7.8%。新兴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总量和消费比例都较小,并且发展势头也相对缓慢。

  根据国际组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四次报告专家预算,根据当前能源消耗水平,人类需要两个地球;而根据澳大利亚能源消耗水平,人类需要七个地球;根据美国能源消耗水平,人类需要九个地球。

  而根据中国的生态报告,上世纪70年代中国从生态盈余走向了生态赤字,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国需要两个中国大小的生物环境承载力。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以环境为本的新兴能源之际,中国也极其需要建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相应的能源战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世界各国抢跑“环境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