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林伯强:没有贸易战 新能源会更发展

  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问题上与美国、欧盟甚至印度等国家贸易摩擦不断,频频遭遇“双反”诉讼。作为应对,中国政府此前也采取了相应反制措施,双方呈现“你来我往”的局面。但近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中德通过协商解决光伏产业领域的贸易争端,堪称为世界新能源竞争起到示范作用。

  贸易战对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对西方国家发展新能源的产业意图有充分而清醒的认识。

  如果不考虑国际贸易,各个国家关起门各自来发展清洁能源,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意味着推高本国能源成本,可能会阻碍经济发展。目前,美国和欧盟都将发展清洁能源作为今后经济增长的引擎,奥巴马政府甚至打算通过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让美国在本世纪继续领导全球经济。为实现把清洁能源做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目标,发达国家往往追求在研发和管理上的优势,并刻意将核心技术的研发留在本国境内。同时,发达国家还凭借技术、人才、资金以及公民环保意识等各方面的优势,在气候谈判中施加碳减排压力,同时逐步提高相关的碳标准,制造低碳壁垒,制定绿色标准,迫使发展中国家减排,借机向外输出低碳技术和管理模式。

  因此,可以对西方国家发展清洁能源的产业意图有一个大体的判断:新能源产业,从一开始就被发达国家赋予“外向型”使命,比如长期处于贸易逆差之中的美国,就是希望向其他国家推销清洁能源技术,增加出口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外向”之路无疑将十分艰难,贸易摩擦不断且烈度日益增强,是可以预见的,尤其是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没有那么大。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成功例子告诉我们,减少贸易壁垒的全球化生产有利于降低成本,从而实现新能源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链条上各个国家的共赢。但这一点在某些时候同一国的经济增长与增加就业的目标并不一致,这时就需要智慧地将短期与长期利益进行权衡。不过,如果这种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双边甚至多边贸易摩擦成为常态、形成壁垒,将不利于全球的清洁能源产业分工,阻碍清洁能源成本的降低,无法进行与传统化石能源的竞争。某种意义上说,减少贸易战才能促进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共赢。

  同时,我国新能源产业当前“内外交困”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善,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首先需要改变以往出口为主(如光伏产业)的模式,在政府的支持下努力发展国内市场,避免成为披着“低碳、高新技术”外衣的传统出口制造业。这一战略转型的实现,既需要加强解决清洁能源发展瓶颈问题,也需要反思地方政府重设备制造的发展思维。

  应对贸易壁垒风险,不仅需要外交上的斗争和协调,我们还要进行新能源产业的调整。“中国需要发展一个怎么样的新能源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企业与许多部门共同参与,仅仅通过对外谈判和“反制”是远远不够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林伯强:没有贸易战 新能源会更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