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新能源行业出路何在?

  国际能源网讯:无锡尚德负债累累、风电巨头巨额亏损、新能源汽车销量低迷,这些现象让人不得不去反思,曾辉煌一时的新能源产业,何以陷入如此困境?未来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又将何去何从?

  带着这些问题,近日《上海国资》专访了沪上最早涉足风电叶片和多晶硅企业——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建材集团董事长林益彬。

  政府补贴应更多鼓励企业研发

  《上海国资》:新能源行业在刚起来的时候曾被寄予厚望,为什么很快就陷入了整体巨亏?

  林益彬:现在的局面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欧洲的债务危机,美国经济受挫等等,这两大新能源市场的不景气导致了国内厂商订单锐减,同时贸易保护主业也在抬头,反倾销案例层出不穷。但要明确的是,这些都是短期的影响因素,会给行业带来一定周期性波动,而未来新能源应该是有发展前景的。

  《上海国资》:您刚才提到较多的是外部市场以及宏观层面的因素,您怎么看国内新能源行业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当初这个行业能够快速发展起来,而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又快速跌入谷底?

  林益彬:当前国内新能源企业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过度竞争。为什么会过度竞争?因为这些企业大都位于产业链微笑曲线的底端。这样,一方面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优势,仍然依靠低成本来获取市场,低成本则造成大量企业蜂拥而至,企业间只有大打价格战,于是导致整个行业无序竞争;另一方面,其严重依赖外部市场,国外市场的变动会给国内企业造成较高的不确定性,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国内市场的格局。

  《上海国资》:新能源产业理论上应该是需要高资金成本和高技术成本的,国内新能源产业为何能以低成本优势出口?

  林益彬:这低成本主要指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成本。有些新能源原材料的生产加工过程是高污染、高能耗的,比如多晶硅的提炼,在欧美是受限制的,但在中国生产的环境成本要小得多。

  《上海国资》:新能源加工产品既然生产过剩,又是高污染和高耗能的,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加工业的发展路径相似?

  林益彬:有点类似。例如风电设备中的风力叶片是用树脂做的,但那些高品质的树脂国内企业大多做不出来,主要依靠进口,价格很高。在叶片的生产环节,原材料是进口的,设备是进口的,国内企业只是通过代加工赚取一笔加工费。在2007年前后,因为国外的订单多,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行业的回报相对丰厚。但由于门槛低,大量企业涌入,就造成了现在产能过剩的局面。

  《上海国资》:那么应该如何突破?

  林益彬:新能源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但这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大量的投入,不仅周期长,风险也很大,一般的社会资本没有这个动力,因此要由政府介入。我认为,政府的补贴应更多地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我们应该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而不是成为代加工厂,赚取微薄的加工费。所以政策的导向性应更强更明确,才能更好地促进产业进步。

  《上海国资》:以风电为例,哪些是属于核心技术?

  林益彬:整机有整机的核心技术,如把风能转化成电能,还有提高效率的问题;叶片则有机构设计、材料的质量等技术门槛。国内的风电企业大多都缺乏这些核心技术,发展模式比较粗放。

  不能为了新能源去发展新能源

  《上海国资》:您认为,中国应该怎样发展新能源产业?

  林益彬:中国是能源大国,对世界的能源格局会产生影响,我们没有必要去发展新能源的各个方面,恰当的做法是有条件地选择优势产业来发展,在国际分工上占据合理的位置。没有哪个国家能在所有的新能源产业链条中所有环节都站稳脚跟,一定是有所取舍的。

  《上海国资》:目前,比如光伏产业产品大多销往国外,国内市场销量很小,未来国内市场能不能有所起色?

  林益彬:国内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比如上网问题,由于风力发电不稳定,它不像煤电那么平稳,因此需要进行电网改造,国外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国内这方面的推进比较缓慢,这是国家层面需要系统考虑的事情。

  另外,我们不能为了新能源而去发展新能源,要注重性价比。如果新能源技术无法突破,价格居高不下,还要牺牲环境,那么政府现阶段就没有必要用新能源去替代传统能源。政策要正确地引导企业,方向上鼓励大家去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也要明确,现在新能源是没法完全替代传统能源的。

  《上海国资》:除了光伏产品,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销售情况也不理想。

  林益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三个瓶颈,一个是技术尚未成熟,在电池储能方面还有待突破;一个是配套设施不完善,传统汽车加油很方便,但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另外就是价格高,如果没有补贴,新能源汽车价格并不便宜,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

  《上海国资》:所以进入这个行业其实还是要非常谨慎的。

  林益彬:对,新产业概念好,但问题也大,几乎是昙花一现, 2007年辉煌的时候钱很好赚,但是同行涌入的速度也相当惊人的,进入这个行业需要很小心。

  新能源行业尚未开始

  《上海国资》:新能源产业是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新能源的规划方面如何评价?

  林益彬:政府虽然有规划,但是从操作层面来讲,这些规划没有落地。在全行业产能过剩、混乱无序、过度竞争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出台措施调整产业结构,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但现在政策上还没有出台相关规范的迹象,现有的新能源产业规划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范,难以落实。

  《上海国资》:企业一开始似乎也是以扩大规模为主?

  林益彬:国内的企业一开始就跑马圈地,缺乏长远规划,只注重扩大规模,一夕之间,新能源企业就遍地开花,规模一个比一个大。相比欧洲的老牌企业,他们愿意花大力气进行技术研发,长期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出新成果也并不急于投产,而是等待技术成熟。

  《上海国资》:依照现在的趋势,新能源发展前景该如何判断?

  林益彬:从长期趋势来看,新能源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当前人们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未来的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需求增长远大于其他国家。我们空有这么大的需求,国内的市场却起不来;我们把清洁能源供应到国外,却把能耗和污染留在国内,这是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相当不利。我们现在的发展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中国的新能源行业并不是走到了末日,而是还未正式开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新能源行业出路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