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讯:采暖作为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传统的供暖方式耗能多、污染大,冬季采暖每年已经成为我国节能减排战略目标顺利实施的障碍之一。那么,是否有一种既能满足城乡居民的采暖需求,污染又非常小、耗能比较少的新型供暖方式呢?在4月11日于北京举行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低温热水地暖组合建筑采暖系统的节能能效研究”——的成果发布会上,专家告诉我们:一个从空气和阳光中获取热源、以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作为末端的供暖系统,就是这种新型供暖方式之一。
据介绍,上述新型供暖方式,是指以“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为供暖系统的供暖方式。这种供暖系统中的空气源热泵,可从室外空气中获取大量大自然的免费能源,并通过电能将其转移到室内。其节能原理是,使用1份电能,可以同时从室外空气中获取2份以上免费的空气能,能产生3份以上的热能,可不低于零下20℃的工作环境中正常运行。据悉,在欧洲,空气源热泵也和太阳能一样于2008年被欧盟指定为可再生能源设备。自2000年以后,随着热泵技术的成熟,在欧洲形成了将热泵技术应用于低温辐射式地板采暖的热潮,至今已经销售了几十万套。
从2011年初开始,北京市建设工程物资协会建筑采暖分会组织大专院校、设计科研单位、企业等11家。共同承担了住建部“空气源热泵、太阳能与低温热水地暖组合建筑采暖系统的节能能效研究”科技计划项目。该课题完成了空气源热泵、太阳能与低温热水地暖及生活热水,不同组合系统技术的优化设计与示范,在多个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其中在北京市、秦皇岛市、青岛市、上海市、重庆市和长沙市等地的房屋建筑(13项工程)中进行了重点测试。空气源热泵与低温热水地暖的组合系统冬季采暖平均能效比(COP)均超过3.0。具有运行能效高,运行费低的特点。它们完全可以满足华北等寒冷地区,(室外最低气温高于﹣17℃,建筑采暖室内平均温度保持18℃)的需求,以及华中、华东等冬冷夏热地区冬季采暖的需求。该课题于2012年11月26日通过了住建部科技项目成果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