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乎波澜不惊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天津会议上,中国民间力量联合致信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施压的事件,成为了会场内外议论的话题之一。10月6日下午,部分参与署名的学者和民间组织在此间公布了题为《应对气候变化,美国是否能与中国做出相当的努力?》的公开信,呼吁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美国至少要做出与中国相当的努力,而不是继续利用中国作为其不行动的借口。
这封致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Todd Stern)的公开信,在10月5日傍晚递交到美国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乔纳森‧潘兴(Jonathan Pershing)手中。在公开信上署名的,包括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汪晖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海滨教授等十余位学者,以及绿色流域、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六家环保组织。
公开信对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态度和行动做了比较。例如,根据2008年的数据,一个美国公民的年均碳排放(19.2公吨),仍然是一个中国人年均排放(4.9公吨)的近四倍;中国的机动车燃油效率标准为每升34英里,比美国的每升27英里更加严格;过去五年中,中国关闭了上千家高能耗低效率的小火电、小钢铁企业,风电新装机容量逐年翻番,太阳能电池板生产量及新装机容量每年分别增长240% 与37%,而美国可再生能源的增长率远远低于中国的水平。
公开信称,美国依然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未能建立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立法,承诺的减排量相当无力,到2020年仅仅比1990年减排3%-4%。更有甚者,在美国国内的失败受到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关注的时候,它还试图通过聚焦中国来转移大众视线。
此外,公开信表示,美国不要说向中国看齐,还非常有可能破坏中国的努力。上个月,美国联合钢铁工人工会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交请愿书,控诉中国非法补贴其清洁能源产业,要求美国政府在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提起诉讼。“美国在谴责中国碳排放量不断上升的同时,还攻击中国为摆脱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而大力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这是相当讽刺的。”
公开信得到了第三世界网络(Third World Network)等来自各大洲的十几家国际民间组织的联署支持。
公开信的发起者和起草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中心研究员郑易生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确实做了不少事情,但并不为国际社会广泛了解。
“中国也有很多问题”,郑易生说,“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发展的问题,基于资源、技术上的现实条件,中国政府也是很艰难地在做选择”。
他同时指出,如果美国一味逃避责任,拿中国作为挡箭牌,是不公平的,气候谈判也推动不下去。“我们希望美国转变思维方式,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做出更多努力,正如公开信中写到的那样,我们需要的是合作与良性竞争,一场积极向上、面向未来的赛跑。”
不过,一位环保组织人士对这封公开信的效果并不抱什么希望:“美国代表团收到了很多(要求美国积极作为的)公开信,他们早就麻痹了。”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签署人则告诉财新记者:“签署这份公开信,可能更多是表达我个人对气候变化议题的关注和支持,也算是发出中国民间力量的声音。但我们在表达观点时应该更多地看效果而非走形式,要推进气候谈判进程和国际协作,可能由其他发展中国家和非政府组织以机构名义联署的效果会更好。”
据悉,前述中国学者和民间机构给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也递交了一封公开信,倡议针对气候变化弱势人群,政府应该积极调整应对政策;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取消一切鼓励汽车消费的补贴政策;反思一些地方和部门盲目效仿美国模式的城市化进程,通过立法、行政、经济手段,引导消费模式和城市规划的转变等。
目前,美国代表团和中国代表团均未就公开信事件对媒体表态。10月7日中午,乔纳森‧潘兴在接受几家中国媒体的联合采访时,也未提及此公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