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为“电”痴狂 鹰城农民的15年新能源之梦

国际新能源网讯:1998年,平顶山市民焦保战偶然路过湛河区河滨办事处苗侯村村民张芳家时,被房顶上的“大风车”吸引,向来爱好“鼓捣”电器的焦保战得知张芳坚持试验风力发电后,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截至目前,他们的努力已经持续了15年。15年来,希望与失望,欢笑与无奈,一直紧紧相随,而那个深藏于心中的关于新能源的梦想却始终若即若离。

俩农民15年坚持研究风力发电

今年59岁的张芳,从1980年开始就在湛河区苗侯村的一家机械厂做电焊工。虽然后来企业倒闭了,工作没了,但张芳对机械维修和电器使用方面的爱好并没有停止,农活不忙时,他就自己在家做些小东西。1989年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张芳在电视上看到一则“东北农民自己在家发电”的新闻,不由得眼前一亮—别人可以做,为啥我不行?

有了想法后,张芳很快付诸行动,凭着在机械厂两年的工作经验和平时的爱好,经过一番折腾,1998年他在自家房顶上安上了一台造型奇特的“大风车”,成为全村乃至全市第一个自己发电的人。

而就在他的“大风车”开始发电不久,家住平顶山市区的焦保战来苗侯村赶集时,被“风车”吸引了,找到张芳简单聊过后才发现找到了“知己”。焦保战今年63岁,1970年入伍后在部队负责通讯工作。转业后,焦保战平时的爱好也是钻研些电器方面的东西,得知张芳一直想在风力发电方面折腾折腾,焦保战毫不犹疑地也加入捣鼓的行列中。当时两人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一起做出满意的、优良的风力发电设备,实现心中关于电的梦想。

成立公司开发可再生能源发电

10月24日,东方今报平漯新闻周刊记者来到张芳和焦保战设在苗侯村的“研发基地”,离很远就能看到三架颜色鲜艳的风车随风转动,走进院子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套风力、水力、风水混合发电设备和一面太阳能发电板,这些就是他们的主要“资产”,而“基地”所在的位置就是张芳腾挪出来的自己的田地。

“他一心都钻到这上面去了,这十来年把家底都用完了,光做这都花了十七八万元了,地也是他家的。”交谈中,焦保战和“基地”的其他几名工作人员说。听到这些,张芳不好意思地说:“就喜欢这,儿子前几年的退伍安置费刚拿到手就被我‘挪用’了,家里人快恨死我了。”其实,不仅张芳如此,焦保战这十来年投入风力发电试验上的费用也超过11万元。

在没有基地之前,张芳和焦保战试验的场所就在张芳家。在张芳家狭小破旧的院落一角,摆放着他们试验过的大大小小的零件—不锈钢的风力发电支架、小型发电设备的布质风页以及水力发电的漏斗等。

“试验特别费料,设备的材料、里面的铜线都很贵,有了想法后制作出来达不到试验效果的还得重新做,都太费钱了。”焦保战说道。由于两人试验时经常需要在邻村村民杨忠强家的车间加工设备,很欣赏两人想法的杨忠强和两人商量后,决定成立一家公司,三人合力追梦。

2013年3月,注册资本为10万元的公司成立了。有公司了,当然就得有个像样的试验基地,想来想去,最终张芳将自家一块一亩多的地腾出来用作公司办公用地。

使多余的电物尽其用

“其实我们做的这些设备,技术含量不是太大,就是正赶上国家对清洁能源支持的政策,希望我们能在偏远地区发电、灌溉这些方面做点贡献,如果可以的话,再将用不了的电并网就更好了。”杨忠强解释道。

杨忠强提到的政策方面的利好,指的是今年2月27日国家电网发布的《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规定从今年3月1日起,普通用户自己发电产生的太阳能、风电等清洁能源,不仅可以自用,用不完的还可以出售给国家电网获得收入。

目前,张芳和焦保战研制成功的包括风能水能两用压浮式轮机、双斗式风力提灌机和风力发电机,现在他们试验成功的风力发电设备,设备成本为5000元,高7米、直径为4米的铝合金风叶在2.2~2.8级的风力条件下每小时可发5度电;他们从2004年开始试验的水电两用发电设备既可以从井内抽水灌溉,也可以用风能来发电,按照焦保战等人的设想,这些设备造价低但功率高,对偏远缺水缺电地区的用电和用水灌溉很便利。

“由于现在没有接入设备,院内发电设备发的电全部都浪费了,下一步我们准备将发的电供应给村里1500米长道路的路灯,并在公司门口设置免费供村民使用的电动车充电设备。”焦保战说,如果设备配置齐全,每架设备每天发出的电,全村的路灯都用不完,还能免费提供给家庭贫困的村民用于照明。

但让他们犯愁的,除了发的电用不完之外,资金缺乏成为他们将这一发电技术进一步推广的最大短板。由于没钱,他们近期推掉了一笔收益达数百万元的项目。此外,他们将为宝丰至三门峡段的高速公路上安装147面风力发电广告牌项目、平顶山当地一家企业需要的8部小型风力发电站项目等,都被迫放弃了。“公司现在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将近期接触的并网一事谈成。按照公司目前的发电能力,如果并网成功,每天可以带来5万元的收入,这也能为公司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基础资金。”杨忠强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为“电”痴狂 鹰城农民的15年新能源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