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未来几年的能源行业投资机会大致可以从中引申;从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角度,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判断和八个方面的机会。
能源市场化、清洁化是未来方向,中国能源正在升级,已能够走出去。《计划》提到,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大幅增加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费比重。同时能源的发展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能源在升级转型过程中已经具有走出去的实力。
总体规划和数据是之前文件的一次总结,并没有超预期地方。《计划》提到,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2030年的目标是20%),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2015年的目标是65%);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能源自给能力保持在85%左右,石油储采比提高到14~15,能源储备应急体系基本建成。
光伏:空间较大,分布式是方向。光伏发展适合分布式应用,未来光伏规划规模具有上调的可能;仍建议关注电站企业,重点关注政府清洁能源平台的投资机会、一些新的标的尤其是分布式标的。
风电:新增装机已到高峰,运营、海上风电等细分市场是机会。2014年风电新增装机可能超过20GW(总量已超100GW),未来新增装机难有突破,所以难有整体性机会,机会在于优质龙头的转型和细分市场的机会。
新能源汽车:交通清洁化、能源安全的主力。市场化定位的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依靠补贴是不可持续的;看好特定模式的纯电动(微型车、公用车等定位,互联网、租赁等模式)、混动等发展;不管怎么样发展,电动化是趋势,对上游材料是利好的。
核电:2014年是重新起步,中短期主题,长期可能超预期。国家之前在《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就对核电发展的规模、布局及技术路线提出了明确要求:到2020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我们认为,数量并没有变化,目前是预期恢复阶段;加上核电在最高层的推动下,有走出去的大想象空间。但核电占全球总发电量的约10%,占中国总发电量的约2%,可以看出国内市场仍具有长期超预期的可能。目前是获得中短期超额收益的阶段,值得博弈。
电力设备方面主要利好特高压:特高压目前已经在国家层面推进,加上输配分离使得电网公司可能更重视特高压的建设,特高压也是咱们走出去的重要砝码之一,未来3~5年行业趋势较好。
新技术、新应用的主题或超前投资:储能、分布式发电、氢能等可关注。《计划》提到创新驱动战略,我们也需要重视资本市场对新技术和新应用的推动。
海外市场的机会:国内龙头走出去的机会。走出去是伴随国家强大的必然之举,也是消化国内产能、提升公司竞争力的可行之举。
市场化、清洁化的机会:电改、碳税等。电改机会关注有卖电、售电能力的企业。清洁化的机会主要出自提高光伏等清洁能源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