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玻璃”是一种节能产品,在汽车、建筑和飞机窗户上都能找到它的身影。但是,智能玻璃通常需要几分钟才能达到暗沉状态,而且长时间在明暗之间反复循环,也会降低着色质量。据外媒报道,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的化学家们,通过更好地了解智能玻璃在纳米尺度下的工作原理,提出纳米级智能玻璃设计方法,或将提高智能玻璃的变色速度和耐用性。
该校研究生Colby Evans和化学系助理教授Justin Sambur等人,研究的是“电变色”智能玻璃,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压驱动锂离子,进出氧化钨透明薄膜。Evans 说:“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可透视电池。”典型的氧化钨智能玻璃板,从透明到完成变色,需要7-12分钟。
研究人员重点研究电致变色氧化钨纳米颗粒,它的宽度比人类的头发小100倍。实验显示,单个纳米粒子的着色速度,比相同粒子构成的薄膜快四倍。这是因为,薄膜中纳米颗粒之间的界面会捕获锂离子,减缓着色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材料的性能也会下降。
为了证明他们的观点,研究人员使用亮场透射显微镜,观察氧化钨纳米颗粒如何吸收和散射光。在制作“智能玻璃”样品时,他们不断改变样品中纳米颗粒材料的数量,随着纳米颗粒的增加,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接触,以及着色行为的变化。然后,他们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取纳米颗粒的高分辨率图像,涵盖长度、宽度和间距,从而得知有多少颗粒聚集在一起,又有多少分散开来等等。
在实验结果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如果制造以纳米颗粒为基础的材料,并使粒子保持最佳间距,避免离子被捕获,有可能提高智能玻璃的性能。这种方法也可用于指导电池、燃料电池、电容器和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智能玻璃”研究或为燃料电池研发提供新思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智能玻璃”研究或为燃料电池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关推荐
- 国家能源局:指导地方积极探索绿电直连项目
- 国家能源局:“十五五”规划统要筹好“沙戈荒”大基地、海上风电、分布式新能源等布局
-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我们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 国家能源局:支持川西北民族地区开展绿电直连工作,释放本地企业绿电消纳能力
- 工信部: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
- 乌兹别克斯坦光伏和风电站发电量已达70亿千瓦时
- 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年会10月9日-12日盛大启幕!五大核心领域共探“十五五”发展新路径
- 巴西太阳能装机容量已达60GW
- 古巴2025年光伏园区建设计划已完成过半
- 国家能源局:正在加快组织制定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场所租赁标准合同(范本)
- 国家能源局:光热发电上网电价从1.15元/千瓦时降至0.6元/千瓦时左右
- 国家能源局:支持有条件的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结合本地实际有序推进光伏产业发展
- 国家能源局:强化对光伏治沙活动的监管,切实保护好沙区林草植被和沙区生态
- 全部绿色!浙江宁波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分布式光伏
- 澳大利亚启动1.6GW可再生能源项目招标
- ESG实践,助力老挝绿色发展
- 海南省长刘小明到大唐海上风电项目调研,强调要将海上风电产业园打造成为零碳示范园区
- 重庆市:2024年新能源装机约16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