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的欧洲光伏市场可谓是“风起云涌”。
自今年年初组件价格一路下降,已暴跌近25%以上,欧洲光伏组件报价也一度触底,引发欧洲光伏制造商对本土光伏供应链的担忧和恐慌。
大量中国光伏组件储存在欧洲港口,远远超过了欧洲全年光伏装机需求量。
欧洲光伏业界人士就是否需要采取措施限制中国组件进口展开争论,将“组件过剩”简单地归因于包含中国的“倾销”等原因。
近几周,为保护本土光伏制造业,并减少对中国光伏产业链的依赖,欧洲各国政府及各组织正在考虑对中国光伏进口采取限制。
欧洲太阳能制造委员会(ESMC)为缓解欧洲制造商面临的严峻形势,呼吁欧盟委员会迅速提供支持,包括《临时危机与过渡框架》(TCTF)、净零工业法案以及针对与强迫劳动相关产品的严格措施等选项,保护欧洲光伏制造商免受“倾销损害”。
该呼吁得到了欧洲光伏产业约 40 家制造商以及组织的支持。
ESMC敦促欧盟通过立法对全球光伏供应链中的强迫劳动采取行动,同时还提到中国新疆地区,但并没有提供新证据能够证明新疆地区的光伏产业目前正在使用强迫劳动。
据第三方消息显示,德国两个地方政府公布了一项“拯救德国太阳能行业”的十点计划,也敦促欧盟保护德国光伏产业免受低价进口组件的影响,并要求禁止进口不符合欧盟气候和劳工标准的组件。
德国政府正在考虑为制造商提供国家援助,研究包括补贴和贸易法保护等选项以保护德国光伏制造商免受全球组件价格下跌的影响。
西班牙代理能源部长也表示不排除对光伏发电用材料进口征收关税,她提到进口的低价组件对工业造成了打击,并可能阻碍创新,因此必须确保欧洲光伏产业链的存在和发展。
反对关税重启的声音也在显露。
前几日,欧洲太阳能行业SolarPower Europe董事会成员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提出了三种解决措施以保护欧洲光伏产业,包括调整TCTF框架中的援助规则,以允许成员国支持工厂运营成本;创造欧洲光伏产品需求,通过净零工业法案下的“弹性拍卖”实现;建立欧洲光伏产品融资工具。
欧洲太阳能行业强调拒绝将关税或贸易壁垒视为应对当前情况的合适解决方案,认为激励措施相对于关税制裁是更有效的方法,敦促欧盟制定并实施类似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一样的光伏产业战略。
欧洲太阳能行业警告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可能会导致中国光伏组件产品供应中断,进而严重损害欧洲清洁能源部署能力,导致“双输”的局面。
回顾2013年,欧盟首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包括组件、硅片和电池片实施反补贴、反倾销关税和最低价格规定。
期间,中国企业出口到欧洲的光伏电池、组件面临平均47.6%、最高67.9%的反倾销税率。
关税对制造业也没有带来利好的影响,相反,多家光伏企业在此期间面临破产,多家企业技术开发受影响而停滞不前。
欧盟关税最终于2018年9月结束,这期间对德国等欧盟国家光伏市场安装产生了破坏性影响,也反应在了欧洲从2013年开始极低的光伏装机量。
据SMM数据统计,欧洲在2013-2018年年均装机量未有超过10GW,大幅减缓了能源转型进度。
若关税重启,局面可能再度回到2013-2018年期间的“灾难性”经历。
对于关税重启,欧洲光伏业界制造商更支持政府采取措施,安装商则担忧组件供应而持反对态度。
据SMM了解,当前中国组件出口中超50%的规模运往欧洲,欧洲光伏组件需求中近90%来自于中国进口,欧洲对于中国组件供应的依赖度较高。
中短期内,在关税是否会重启的不确定背景下,欧洲对中国组件的依赖格局不会轻易改变。
尤其在欧盟再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目标下,欧盟国家对光伏的需求也将再次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