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啦啦的西北风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多少年来,突泉人只体验了大风的恶劣,却没想到劲风也能“刮”来“真金白银”。日前,记者从突泉县发改委了解到一组喜人的数据:
截至4月16日,兴安盟第一个竣工投产的风电项目——2008年12月30日实现并网发电的突泉县牤牛海风电一期工程,已累计发电3764万千瓦时,创产值1984万元;
与此同时,突泉县牤牛海风力二期工程已于4月12日开展建设,预计年底实现并网发电。二期工程采用新型SL1500/82风力发电机,新风机塔高由65米增至70米,扇叶直径由77米增至82米,机器的性能更加优良;
突泉县九龙风电场一期工程已完成测风、风资源配置、设备比选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土地征用、场区路施工建设,预计今年稍晚或明年稍早时候实现并网发电;
天源风电场、丰源风电场、百万风电场、宝石风电场等其他4个风电场也已全部开展实质性前期工作。
年产300套的风力发电机塔筒及叶片生产线建设项目建设场面火热,预计8月份投产……
突泉县位于中国“三北”风带上,是风能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县内的多处区域都具备建设大型风电场的风能资源条件,适合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突泉县电力设施基础也十分好,由内蒙古电网供电,县内有变电站七个,其中220千伏变电站一个,66千伏变电站六个。
近两年,突泉县依托丰富的风能资源和良好的电力基础设施,对接国家、自治区、兴安盟发展政策,积极谋划风电项目,在推进风电建设进程中,把握好三个关节点:引进大公司、大集团;争跑批复环节;创优服务环境,在竞争激烈的风电市场中掌握主动,优势尽显。
诚信招商,龙头企业纷至沓来
农业大县、工业小县引进大公司、大集团落地确非易事,可是龙源电力集团公司在突泉安家了、天远投来了、大唐落户了,华能将突泉作为风电开发的重点项目区。这一切凭的是突泉县踏实做事、诚信招商的作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
引凤先筑巢。突泉县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大公司、大集团的入驻,奠定坚实的基础。
牤牛海风电项目原由可利普公司建设,但由于该公司资金迟迟不能到位,严重影响了项目进度。突泉县出资600余万元接手牤牛海风电项目,并积极为新业主龙源集团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加快项目进程,突泉县发扬“项目不落地,盯跑不止”的精神,主动承担了应由龙源公司开展的业主变更、土地审批、土地征用、接入系统、报批电价等工作,由县领导带领相关部门到盟赴区开展批复工作,耗时半年多。龙源集团总经理张华动情地说:“牤牛海风电一期建成投产速度如此之快,离不开突泉县委、政府‘超级保姆式’服务。”
倾力服务,落地项目进展迅速
项目落地后,突泉县极力营造“洼地效应”,以优质的服务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进落地项目迅速投产达效。
风电项目建设涉及部门多,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突泉县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明确发改委为风电项目全权负责部门,相关土地、建设、规划、环保及税务、工商、电力等17个部门与风电项目的业务往来全部通过发改委来沟通办理,既避免牵扯风电公司发展的精力,防止管理部门吃拿卡要行为发生,又形成了各部门合力,确保风电项目顺利实施。
土地征用问题敏感,极易引发争议。突泉县政府认真对待,多次召开县、乡、村协调会,分析研究、宣传动员,使各风电场征地工作全部顺利按照国家标准征用补偿,未出现一户钉子户。其中牤牛海风电场7.6公顷征地只用了15天。同时仔细划分永久性征地与临时占地性质,准确界定永久性征地面积,不让客商花一分“冤枉钱”,还出资50万元为龙源公司支付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科学规划,产业化格局初显
面对迅猛发展的态势,突泉县准确定位,超前思维,提出风电产业化发展思路,将未来风电发展规划为三个阶段,装机总规模达到300万千瓦。
为了早日将风电开发做成产业,形成产业链条,突泉县积极寻求风电设备加工本土化,做突泉人自己的“风车”,并正在谋划与风电相关的其他产业项目,推进风电产业化进程。目前,已引进内蒙古天远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建设年产300套风电设备项目,2008年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完成办公楼、部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计划投资8000万元,完成厂房建设、购进设备,预计8月份投产,年底可生产塔筒、叶片50套。届时,突泉县风力发电企业将使用本县生产的风机设备,产业化格局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