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硅料七连涨,均价超246元/kg!隆基、晶科、通威齐上央视谈产业链涨价问题

据硅业分会数据,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4.2-24.9万元/吨,成交均价上涨至24.62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0.53%;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4.0-24.7万元/吨,成交均价上涨至24.36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0.50%。

本周硅料价格延续微涨走势,其中单晶复投料、单晶致密料、单晶菜花料成交均价涨幅在0.5%左右。

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在碳中和大背景下,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如何持续健康发展,受到各方强烈关注。2月28日,CCTV-2财经频道《正点财经》播出《光伏产业链调查》专题报道。

产业链涨价,行业高度景气

近日,光伏行业龙头企业隆基股份再次上调其单晶硅片价格,这既反映了原材料涨价,也反映出更下游的光伏需求仍然旺盛。

记者走访了隆基的一家位于陕西咸阳的中下游生产车间。据这里的技术负责人介绍:隆基在硅片和组件出货量方面目前已经位居全球领先。隆基目前是根据订单,按需生产,生产完毕后在一定的时间内直接发货,并没有出现囤货现象。隆基的生产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能更有效的反映出整个光伏产业的景气度。

光伏产业链按先后,大致可以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以及组件四个环节,最末端为发电系统,生产时用硅料制作硅片,再用硅片制作光伏电池组件,所以硅料涨价会引起下游连锁反应。

“产业链各个环节,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导致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光伏价格波动比较大。当这个环节短缺的时候,就会使得价格上涨。这个过程也是市场的正常现象。”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如是说。

硅料的价格飙涨,成本的压力被向下传导至电池和组件制造。从去年年初到今年年初,硅料的价格整体涨幅在160%以上,最高价位时涨幅达到了200%左右,之后虽有所下降,但今年年初硅料价格再次上涨。

面对价格不断上涨,一些中下游企业通过技术不断研发,以求降本增效。

晶科科技董事长李仙德表示:从制造商来说,应该持续地提升我们的技术,降低成本,来提高光伏行业在能源行业的竞争力和它的经济性。

另外,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受访时也说道:“我们也鼓励我们的团队把电池片这个环节不断研发,把产品性能、成本等方面做到极致,能够更好的对组件生产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

硅料忙扩产,产能或过剩

随着光伏发电应用范围扩大,硅料暂时短缺涨价,光伏企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不少企业纷纷扩产。2021年以来,通威股份、大全新能源、保利协鑫等传统硅料企业陆续公布了他们的扩产计划,一些新入局的企业也在试图布局。

面对扩产大军,业内行业人士表示,2021年至少有13家硅料企业宣布了多晶硅新扩产计划,总规模高达209万吨,除了直接投资扩产之外,下游的龙头企业也参股硅料环节,保障自己的原材料供应。2021年2月,通威股份与晶科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共同投资年产4.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以及开展相应供应链合作达成共识。

晶科科技董事长李仙德表示,“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光伏在发电的过程中不造成任何污染,随着未来技术持续提升、成本下降,光伏在发电这个行业会是最具有经济性的一个行业。”

据央视记者调查,光伏行业虽然高速发展,但竞争格局也在加剧。随着扩张的产能逐步释放,光伏行业已经存在产能过剩的隐忧。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我们倡导行业的分工,然后互相能够互补在一起,产业上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商业生态,你中有我,你我做大了,也是你做大了,你做大了也是我做大了,而不是简单的这种重复和无差异化的竞争。”

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表示,“隆基没有硅料方面的布局计划,多晶硅原料并不是隆基我们所擅长的,我们还是希望让更专业的人,更擅长做这件事情的人去做。同时,上下游相对比较理性地进行这种合作,来共同地为推动我们碳中和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给全社会做出贡献。”

硅业分会预计,到2022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将达到86万吨以上,比上一年度增加34万吨,今年的硅料供应大约可以满足全球225GW左右的光伏终端装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硅料七连涨,均价超246元/kg!隆基、晶科、通威齐上央视谈产业链涨价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