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风电产业链分析框架

1. 风电资源远小于太阳能资源。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每年来自外层空间的太阳辐射能为1.5×1018kW·h, 其中的2.5%,即3.8×1016kW·h的能量被大气吸收,产生大约4.3×l012kW·h的风能。

2. 风电由于其机组、塔桶等部件体积大、非常重(比如塔筒一般超过80米,单个塔筒重量超过150吨),运输成为出口最大的制约因素。虽然企业可以海外设厂,但是产业链配套和运输半径等因素还是决定了风电的成本高,市场空间小于光伏。

3. 风电相对太阳能最大的优势是发电时间远超太阳能,晚上光伏是无法发电,但是风机可以24小时转。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具体分析风电产业链哪个环节最有前景。

风电场选择地方必然是追求发电小时长和风速大的区域。陆上风力机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大约是2000小时,而海上风力机往往能达到3000多小时。海风相比陆风,优势非常明显,而远海又远胜于近海。而且海风的风速也高于陆风。从这点出发可以判断远海风电是未来方向。

在产业链环节针对陆地到近海再到远海的发展趋势下哪个最受益呢?

海底电缆最受益。远海风电通常水深超过50米,离岸50公里。从欧洲海上风电的新建风场来看,平均水深和离岸距离已分别达到了215m和200km。海底电缆的市场空间和水深以及离岸距离成正比,而且相对风电产业链其他零部件比较而言, 体积和重量不是他的制约因素, 出口也不是问题。

接下来就是常规分析手段来估算海缆的市场空间和增长幅度。国家对于风电的十四五规划陆上风电在存量的基础上翻一倍,海上风电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翻四倍。陆上新增风电规模289GW,而海上风电24GW,每GW对应20亿投资, 2020年上半年,海上风电开工30个项目,12.9728GW,包括11个新项目,其中3个并网,而长远来看,2050年海上风电将达到1000GW。

市场空间和增长幅度都很靠谱, 至于海底电缆的龙头企业大家自行检索一下就明白了, 再用常规的财报分析一下业绩弹性,股价的涨幅也就心中有数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风电产业链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