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从这个标题,我想大家可能觉得是个天方夜谭,也许这一天不一定能到来,而实际情况是,这个价格趋势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事实:一台风机的总体造价实际上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我们可以回顾过去10年风机价格的变化过程,10年,风机价格已经突破5000元/kw,我记得我原来老东家的第一个山地云南项目就是5200元/kw,1.5MW机型,也就是说一台1.5MW的风机价格就是750万元左右,机舱总量在70Ton左右,第二代风机2.0MW机型基本在4200-4500元/kw徘徊了好几年,一台风机的价格大概就在840-900万元之间,风机重量在80Ton左右。这里需要澄清一下,有一段时间就是2012年价格曾经跳水至3000元(1.5MW为主的时代),这个不做正常市场考虑。到了2.5MW时代,也就在过去2-3年时间,风机价格在3500-4000之间徘徊,一台风机的价格就在1050-1200万元之间,风机机舱的重量在95-100Ton。
我这里以机舱重量为例进行重量价格比进行数据方面的分析,我们就发现一个规律:单位重量的价格比例为此在一个数值区间,从这里发现这个比例在11.5万元/Ton以下,并且随着机型容量增加,单位重量的价格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如果技术创新的作用越大,这个比例会呈下降的趋势。
规律:机型单机容量越大,价格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如果我们以欧洲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未来陆上风机的单机平均容量达到5.5MW,按照当前我们的风机重量来对标,应该在130Ton左右,如果这个重量价格比按照,我们把重量价格比设定到7附近,单台风机的价格就在910万元,按上表倒推价格测算出来价格是1654元/kw,这个与我标题谈到的1500元/kw已经非常逼近。如果机型继续增加到6.X,1500元/kw的倒逼测算估计可以实现!
问题:1500元/kw的风机,成本如何控制?
如有真的这一天到来,我们的风机成本怎么设计?
成本是设计出来的,不是采购给你降本降出来的!采用什么样的材料,设计余量设计标准如何确定,采用何种机型方案,都会对风机成本产生巨大的影响。其实这一点,主要是对产业链的影响最大,作为风机主机企业,基本还是设计为主,如何把产业链和主机厂进行有机的联合,对于风机降低成本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1,技术创新是降低成本的首要因素
平价风电的最大贡献就是逼着风机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反过来极大的推动了风电的发展。行业企业要学会成本倒逼设计,制定目标成本,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目标成本,实际上很多的行业是有先例的。汽车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成本倒逼设计,汽车功能更全,安全性更高,反而价格越来越低,为什么?就是把客户的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得以实现,
2,规模化制造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行业整合或会启动
按照当前十四五各大央企的规划数据来看,平均每年600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规模,单机容量按照4MW(未来2年之后基本就会达到这个数据),每年新增单机数量在15000台以上。5年之后按平均5MW的单机容量,每年的新增单机数量在12000台以上。有限的市场需求,如果把成本降到最低,那就是行业整合,以增速机为例,二三线的品牌就会逐步统一到一线企业旗下,其实最近我关注的风电高强紧固件行业,就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有些企业在刚才涨价的形势下,就无法投标去抢夺市场了,其实高强紧固件是个技术和投资门槛较低的产品,稍微市场波动就会打击一大批想浑水摸鱼的小企业。
3,风机产业链的联合或会出现
最近有几家双馈和半直驱的主机企业就在开始策划合作或合资生产增速机,而叶片行业这种叶片企业和主机企业合资合作的情况已经是比比皆是。这种做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把大部件的利润内部消化,转化为降本方案,如果一种大部件的利润可以为主机贡献几个点的利润,那么就意味着主机的价格市场竞争力将会提升很多。因此,未来这种主机厂和产业链合资合作的事情在其他大部件会继续发生。
当初光伏组件从8元/w降到去年最顶1.37元/w,我们也认为这是个奇迹,隆基你真过老先生硬是把组件的全产业链打通,到全国电最便宜的地方做组件,率先实现光伏平价上网,我们风电是不是也可以用壮士断腕的决心,行业产业链共同努力,把价格也超出客户预期,把价格干到1500元/kw。
我在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