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的“尺寸之争”由来已久。
近日,隆基股份和天合光能先后发布关于182mm与210mm光伏组件的白皮书,得出的结论截然相反,引发投资者热议。
隆基股份3月23日发布《白皮书:“隆基182组件”与“超大电流组件”的发电性能实证对比研究》,其中提及第三方众森公司采用隆基182双面组件与超大电流双面组件各一块进行实证测试,隆基股份在泰州实证基地亦进行对比测试并采集到首批10天数据。结果显示,182组件在通常情况下相对于超大电流组件具有明确的发电性能优势。
天合光能的白皮书则显示,210至尊组件因其优异的低辐照性能,整体的发电性能将更具优势;当其应用于低辐照占比相对银川更高的广袤地区时,210至尊组件的单瓦发电量相对优势也将更加凸显。
182与210,谁更具备优势?争议愈演愈烈。一名投资者在社交平台上表示,“隆基股份和天合光能又一次前后脚各自发了白皮书,股民炒个股都快能去答辩了。”
3月28日,泓达光伏创始人刘继茂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一般来说,相同功率的组件,不管是单晶还是多晶,不管是166还是182或者是210,在同等条件下即相同角度、相同地点、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相同逆变器的效率,发电量相差不大。”
在多名业内人士看来,实证测试用大样本会更好,单独测试一般采取小面积测试方法。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多设置一些边际条件,最后的结论才公允。“目前隆基股份的数据算是小范围验证,后续需要继续追踪。”该业内人士表示。
尺寸之争再现
硅片是光伏产业链的中间环节,既受制于上游多晶硅料的供应,对下游电池厂的议价能力又相对较弱,企业只能通过降本增效提升这一环节的利润率。硅片尺寸增大,有助于提升硅片产能、降低非硅成本。
2017年以前,硅片尺寸优化空间有限,组件尺寸较为固定。但2017年后,光伏行业发展加速,业内开始考虑通过调整硅片尺寸来提高组件功率。
据记者了解,2017至2018年间,光伏业内涌现包括157.25mm、157.5mm、158mm、158.75mm等在内的多种尺寸,当时“尺寸之争”并未出现明确性阵营,反而是多个尺寸产品“群雄割据”。
2020年,“尺寸之争”从幕后转移至台前,光伏行业内多家公司以210mm及182mm作为阵营划分标准尺寸。
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公司、江苏润阳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以联名信方式建议将182mm*182mm作为硅片标准尺寸。
而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润阳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公司、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则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光伏行业210mm硅片及组件尺寸标准化的联合倡议》,建议选择210+/-0.25mm作为唯一尺寸,同时依照这一尺寸修订SEMI及光伏行业协会已有的组件尺寸标准。
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公司和江苏润阳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同时参与两大阵营,这也一度被投资者戏称“两边押注、绝对不亏”。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指出,硅片尺寸不断增大是光伏行业降本保价的重要方式。在过去的十几年内,光伏行业不断挖掘产业潜能,使得硅片尺寸从110/125mm发展到156/156.75mm再到158.75/166mm。增加硅片尺寸以提高组件功率,降低制造与发电成本成为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
182与210对垒
无论是182阵营还是210阵营,其阵营内公司所发布的实验数据,均以对方的主打产品作为对比测试对象。
从本次隆基股份与天合光能先后发布的白皮书数据来看,210在低辐照情况下发电量优于182,在高辐照情况下发电量逊于182,但两家企业对辐照临界值的界定有差异,前者认为临界值在500W/平米,后者认为临界值在1000W/平米。
有投资者表示,地球上大部分区域的辐照强度基本在500W-1000W/平米,两家企业的实验做了个寂寞。对此,刘继茂认为,在低辐照条件下发电量低,对总的发电量影响不大,总的发电量决定于辐照条件下发电。
记者亦注意到,晶澳与TÜV北德在银川国家光伏实证基地率先对比了182组件与超大电流组件(均为双面组件)的发电性能,初步结果展示在《182组件产品联合白皮书》中,后续报道显示182组件相对于超大电流组件的发电增益达1.9%(2021年2月~2021年8月)。而天合光能3月24日公开了银川国家光伏质检中心(CPVT)的实证数据,又证明210组件单瓦发电量优势明显。
两家分属不同阵营的企业同样是在银川进行实证测试,为何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一名负责光伏业务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同一个地方,两家企业做的发电量结果有误差、结论不同是可能发生的。因为测试机构不同,采取的设计方案不同,比如支架排布,支架高度,组件样品的选择,逆变器的匹配等都会导致结果不同。”
“影响发电量就是组件参数和逆变器的适配性。”刘继茂分析,采用不同组串电流的逆变器,即使是同样的电流,同样的组串数量,效率也是相差很大。“组件发展到今天,目前效率都做得相差不多,一线品牌的厂家差异最多在0.2%左右,而光伏系统的效率,通常在80-90%之间,系统中有很多变量,每一个都比组件效率差大很多。因此选什么样的组件,对发电量的影响都可以忽略不计,选择组件的因素,在于价格,生产厂家的品牌,质量、售后、安装方式等,硅片尺寸的影响对于系统来说,影响很少。”他补充道。
尺寸非核心矛盾?
为何直到2022年关于硅片尺寸的争议依然存在?
华安证券研报指出,大硅片涉及很多工艺环节上的改进,比如设备的改进、材料的改进、工艺参数的改变。硅片尺寸涉及从硅片到电站建设的各个环节,硅片尺寸的变动需要光伏产业各个环节予以配合。
记者了解到,部分制造环节使用较大硅片时,在不改变设备的情况下,只需更改夹具即可增加产能,但有些环节的改进难度却非常大。而在电站建设方面,不同光伏组件的规格尺寸及使用硅片的尺寸决定了组件的电流和电压,从而使得所需逆变器、支架等匹配产品亦不同,如果规格过于复杂,光伏电站建设进度则会被大幅拖慢。
光伏硅片的尺寸之争,体现了光伏企业对未来市场话语权的争夺。210和182阵营都希望己方主推的尺寸成为行业标准,但业内始终未就尺寸统一达成共识。
直至如今,不同尺寸的光伏产品仍在市场上相互竞争。
“硅片尺寸只是物理变化,不是光伏行业发展的核心矛盾,两大阵营甚至不存在壁垒。” 一名长期跟踪光伏行业的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说,“光伏行业发展的核心矛盾是新技术带来的降本,以及制造业和运营商的利润分配问题。”
该分析师还提到,目前182的市占率略高于210,原来做210的部分企业也开始生产182相关产品。“这不是182的市场反馈更佳,而是供应链的问题。”他表示,“这主要看谁在下游推广中占据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