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关于开展风电平价上网示范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是能源局在投石问路,摸底当前风电电价的接受程度的同时摸索风电平价上网可行途径,评估风电合理电价,从而以此作为未来风电电价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通知》的要点包括:
(1)每个省市遴选1-2个项目,并于6月30日前申报。
(2)示范项目不受年度规模指标的限制,是增量项目,以提高企业申报积极性。
(3)示范项目的上网电价按当地煤电标杆上网电价执行,发电量不核发绿色电力证书,电价较低。
(4)红色预警区域内的项目,规模不超过10万千瓦。
(5)电网与风电项目同时推进,要确保风电平价上网示范项目不限电。
不得不说,能源局为了2020年实现平价上网也是决心满满。但就像要让孩子断奶一样,也是看在孩子到了差不多该断奶的时候才会下狠心。毕竟一个背负巨额补贴的行业不可能成为一个国家电力供应的主力,也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是可以依靠补贴持续发展下去的。而风电行业目前的发展显示,现在已经可以开始“断奶”了!
风电,一个该“断奶”的孩子
首先有一个利好风电开发商的消息就是《通知》规定:示范项目不受年度规模指标的限制,是增量项目,以提高企业申报积极性。三北地区每年因限电损失将近一半的电量。如若地方政府与电网企业真能按要求实现不限电,那么三北地区开发示范项目又将是新的开发点。
除此之外,《通知》表明,红色预警区域内的项目,规模不超过10万千瓦,这意味着尽可能地降低对已有消纳空间的挤占。遴选1~2个项目,只要发电利用小时数保证在2000小时以上,在解决限电后局部地区已具备平价上网的条件。
而且风电行业发展现状足够让人对风电评价上网持乐观态度。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风机制造能力提升,在落实“降成本”等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陆上风电价格经历两次温和下调,风电成本稳步下降。2015年底实行新能源发电补贴“退坡”机制,经济性提升,在国家政策之手缓步推动之下,平价上网条件逐步趋于成熟。
在企业盈利方面,风电平价上网对于生产成本低、高效率的风电设备厂商率先形成利好。另一方面,在确保2800发电小时和不限电的情况下,在部分地区,风电开发企业会有利可图。综合风力资源以及地区消纳能力,无弃风之虞的东部以及中南部地区有盈利的可能性。技术方面,随着风电技术的进步,风电场开发成本也有所下降。目前单位千瓦造价已经可以降低到8000元以下,整机报价甚至可低至3800元/KW。施工成本、运维成本也较之先前有所下降,实现业主内部收益率高于8%也不成问题。
面临“断奶”的阵痛
不同于乐观者的看法,不少专家认为,仅靠示范项目的推进很难实现风电平价上网。不限电是实现风电平价上网的前提,而电网建设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电网建设,能否兑现承诺、能否满足示范项目规模仍存疑,“若电网建设滞后,可能会影响项目申报的总体规模”。
利益是企业的永恒追求,价格是风电同台竞争的根基,于此,风电无疑处于弱势地位。数据显示,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为0.5-0.6元,陆上风电将于2018年调整到0.4~0.57元/千瓦时,而煤电的标杆上网电价为0.3-0.4元。据中国风能协会测算,若风煤同价,风电上网电价每降低1分钱,企业内部收益率(IRR)就会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申报平价上网,就意味着让企业收益下降20%以上。
一定程度上,风电平价上网导致价格降低或对风电设备制造商形成倒逼之势。据了解,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面临无形的成本种类繁多,还担负长时间的运维成本,风力发电企业将成本压力转嫁到设备制造企业身上不仅如此,风电运行可靠性是平价上网的基础,因此对风机质量是一种考验。我国在风力发电机组整体设计、风电大规模并网等技术方面有赖于海外进口,致使风电的发电成本下降困难,这成为风电平价上网难以跨越的一道坎儿。
除此之外,相关行业标准机制制度尚未成熟也是制约风电平价上网的重要因素。
结语
《通知》释放出了这样的信号:我国风电开发利用技术不断进步,成本下降幅度大,成绩斐然,可圈可点。但风电企业要想与煤电同台竞技,降低成本、推动技术进步、摆脱对政策补贴的依赖,具备市场竞争力已迫在眉睫。虽然平价上网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但推动能源革命的方向是明确的,拥抱平价时代也是坚定的。既然风电评价上网早晚会到来,不如现在起,各方面就撸起袖子加油干!早日解决这些“阵痛”,实现真正的风电“断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