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氟化工龙头企业—多氟多在2022年年报披露后举办了投资者交流会。
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完成营业收入123.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8.47%;归母净利润19.48亿元,同比上升54.64%,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而这也是多氟多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同时,财报透露,在新能源电池方面,目前多氟多主要产品为软包、圆柱、方形铝壳系动力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
产品主要用于大规模分布式储能、工商业侧储能、UPS 备电电源、EV 电池汽车、家用储能、和电动两轮车和电动三轮车等领域。
产能方面,2022年公司在南宁基地筹建一期5GWH项目,现已建成达产。为公司的产能建设做了核心保障,目前焦作和南宁两地有效产能合计8.5GWH。
值得一提的是,在备受业界关注的钠电方面,多氟多在公告中提到,公司具备生产钠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优势,拥有完整的电池制造技术,且正极、负极、电解液等材料可实现部分自供。
未来,随着钠离子电池的技术优化,产业链逐渐健全和完善,钠电池产品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多氟多也将根据市场需求加快推进产业化进度,扩大相关产品的竞争优势。
一直以来,钠离子电池都有着较为优异的理论成本优势,多氟多新能源总经理许飞也在交流会上提及,“考虑全部成本,未来做到每瓦时3毛以内是非常有可能的。”
多氟多新能源总经理许飞还表示,公司钠电池发展遵循从客户端,到电芯端,再到材料端三链合一理念。通过实现钠电关键材料成分替换,可做到生产成本比行业平均成本低11%-12%。
在相应的产品进度及产能规划上,多氟多提到,目前,多氟多现已实现了钠离子电池成品下线评测。
据记者了解,2023年开年,有业内多家媒体报道称,多氟多的钠离子电池已经在国内著名车企成功装车,且多氟多已与三家大型主机厂商达成共识,将在上半年陆续发布装车计划。
据许飞现场介绍,目前多氟多钠离子电池已经实现装车试验,去年年底已率先在黑龙江完成冬标测试。各项数据显示,在极寒和高温情况下,该公司钠离子电池系列测试数据良好。
且根据规划,多氟多在2023年将配套1GWh/年钠电池产线,拟投向储能和二轮车市场;完成5000吨/年正极以及2000吨/年负极产线的投产等。
产能方面,现阶段公司子公司焦作新能源已具备1GWh/年钠电池的产能,子公司广西宁福规划5GWh/年产能。
钠电正负极材料方面,据多氟多透露,公司自2017年开始布局六氟磷酸钠,2020年布局钠电电正负极关键材料。
现阶段,多氟多拥有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以及普鲁士化合物等三种正极材料技术路线,以及软碳及硬碳负极体系。
多氟多公司在钠电正负极材料的规划为:目标2024年,实现钠电正极材料产能7000吨,负极材料产能2000吨。
此外,作为国内领先的电解液材料供应商,早在2019年,公司就已经建成并投产旗下第一条千吨级六氟磷酸钠产线,成为业内较早实现商业化量产六氟磷酸钠的企业之一。去年10月,多氟多六氟磷酸钠产品已正常供应市场,供货对象包含中科海纳、比亚迪、新宙邦等头部企业,年产能约1000吨。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钠离子电池赛道中,同时押注钠电和锂电业务的企业不在少数,如宁德时代、欣旺达、孚能科技、鹏辉能源……
而多氟多能否实现“锂离子电池寻找突破,钠离子电池持续领跑”的发展目标,更多的是一个考验自身实力的过程,结果如何,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附:多氟多2023年3月2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部分与钠电相关问答
Q:公司现阶段钠离子电池开发进度怎么样?在已有的钠电池成品基础上还有哪些技术创新?
A:目前公司钠离子电池进展顺利,正极方面三种路线(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普鲁士系列)都在同步研发中。目前已有成品的钠离子电池采用自主研发生产的层状氧化物和硬碳路线,现已率先完成冬标测试,并与国内一线储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推出聚阴离子路线的钠电池,性能指标和安全性会全面提升,成本优势预计在储能市场有较强竞争力。层状氧化物路线也在研发迭代中,以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公司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在140-160Wh/kg,今年技术迭代后的第二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预计在160-180Wh/kg,未来第三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目标达到180-200Wh/kg。在负极材料方面,目前已与多所高校、研究院探索研发多种技术路线,软碳和生物质两条路线进展顺利。
Q:公司未来钠电池正负极材料发展规划如何?
A:公司规划投产 5,000吨/年正极产线,2,000吨/年负极产线。2024年规划正极产能达到7,000吨/年,负极产能达到 2,000吨/年。
Q: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是否会影响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度?
A:根据我们的测评,碳酸锂价格即使下降到10万元/吨,钠离子电池仍有成本优势。公司目标将钠离子电池成本做到0.3元左右,成品将会对铅酸电池有较大规模的替代效应,未来在两轮车、三轮车等小车型上有非常良好的应用前景。公司钠电池发展遵循从客户端到电芯端,再到材料端三链合一的理念,通过实现钠电池关键材料成分的替换,可做到生产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有信心在新的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