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经济日报》《中央日报》等报道,今年以来,韩国船企在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新造船市场收获颇丰,目前,该国主要船企的手持订单已能满足到2026年的建造需求。而受欧洲能源危机加剧的影响,未来韩国船企还有望在LNG运输船和浮式LNG储存及再气化装置(FSRU)领域继续斩获批量订单。不过,接单船型高度集中的问题也给韩国造船业埋下了隐患,特别是在明年新船市场订单量可能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韩国造船业存在的问题将可能会被进一步放大。
后继乏力,新船市场放缓
11月7日,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发布了一份关于全球造船业今年第三季度发展情况以及明年展望的报告,预计韩国船企2023年的接单量将大幅下降,仅为850万修正总吨。
来源:asia.nikkei.com
受全球经济下行和利率飙升影响,船东申请贷款的意愿正在不断降低,而俄乌冲突也导致新造船价格不断上涨。相比今年造船业的复苏走势,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预计明年新造船市场将显现低迷,全球新船订单量预计为2200万修正总吨,相比今年全年预计将达到3500万修正总吨的新船订单量,同比将下降37.2%。《中央日报》认为,韩国造船业也将受此影响,明年的新船订单量将大幅减少。
根据克拉克松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韩国船企新接订单共1322万修正总吨,预计今年的接单总量将达1460万修正总吨;截至今年9月,韩国船企手持订单量为3606万修正总吨,已满足未来3年的建造需求。然而,相比2021年同期,韩国船企的接单量实际已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今年第三季度累计订单额为350.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40亿元),同比下降5.6%;即便是韩国船企竞争优势明显的LNG运输船,今年第三季度该国船企接单为326万修正总吨,也同比减少11.1%。
高度集中,埋下未来隐患
据韩联社报道,截至目前,韩国造船海洋、大宇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等韩国3大船企今年已累计获得104艘LNG运输船订单,其中韩国造船海洋获得39艘,大宇造船海洋承接37艘,三星重工斩获28艘。
来源:offshore-technology.com
当下,韩国主要船企的大型LNG运输船建造数量已经能够满足到2026年的建造需求。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指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韩国船企承接的新船船型中LNG船占比64.6%,集装箱船占比30.9%,两大船型合计占比达95.5%。得益于卡塔尔能源相关项目,韩国船企在LNG运输船的接单方面表现强势,韩国造船业也因此进入了久违的“春天”。
此外,据韩国商业网11月7日报道,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变化,特别是欧洲能源危机的加剧,继LNG运输船之后,FSRU将成为韩国船企又一新的业务增长点。据克拉克松预计,到明年年底,全球FSRU新建或改造的总量将达到53艘,近1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00亿元)。报道称,在这一领域,韩国造船企业拥有绝对技术和市场优势,去年全球新建的35艘FSRU中有33艘由韩国船企建造。
尽管韩国船企在LNG生产、运输装备等领域拥有不小的优势,但高度集中的船型特点也给未来埋下了隐患。韩国造船业人士担心:“在造船生态中,偏重于特定船型,如果环境一旦发生改变,将成为很大的危险因素。”
加大投入,发力技术研发
与此同时,报告也分析认为,在韩国造船业“用工荒”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对劳动力数量和质量要求颇高的船型成为新接订单的主力船型,将成为未来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韩国造船海洋成套设备协会在10月23日发布的《造船海洋产业人力支援方案研究》劳务报告中指出,为了维持造船业的竞争力,未来5年内韩国需新增4.3万名专业劳动力。而且,造船专业人才很难在短期内完成培养,韩国造船业相关人士表示,熟练的生产劳动力不足是现阶段最大的问题,而这并非通过短时间内吸引人才就能解决。此外,劳务报告还认为,韩国造船业的劳资矛盾也将成为制约未来发展的一大阻力。
来源:lloydslis
尽管如此,韩国造船业认为,继续抢占未来环保型、智能型船舶市场也同样重要。目前,韩国政府正在围绕氨动力、电池动力船舶制定技术研发日程。根据韩媒News Tomato报道,韩国政府计划到2031年,完成环保型船舶技术全周期研发和实验,在氨动力船舶和电池动力船舶领域分别投入200亿韩元和90亿韩元,同时还将推进无人自主船舶的研发和商业化运营。
韩国3大船企也在积极推进环保型、智能型船舶方面的研发。据悉,大宇造船海洋日前向船东提议在1艘正在建造的海上风电安装船(WTIV)上加装智能船舶平台DS4?,并正式签订了合同。大宇造船海洋表示,这是环保、智能船舶技术首次与海洋成套设备领域相结合,将为航运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导。此外,大宇造船海洋还与DNV签订协议,共同研发风力辅助推进装置和燃料节约装置。
来源:polarjournal.ch
三星重工则开始推进智能功率控制系统“SSPL”的商用化。该系统可减少船舶的碳排放,通过从主发动机或发动机轴上测算发动机功率,从而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今年3月,该系统获得了韩国船级社颁发的原则性认可(AiP)证书。
现代重工集团则于近期推出了第二阶段自主航运解决方案,计划从2023年开始,以美国和欧洲为中心,实现休闲船用无人驾驶解决方案的商用化。